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現實。
——林語堂
美好的現實源於夢想
1968年某天,羅伯·舒樂博士立誌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築設計師菲力普·強生表達了自己的構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間建造一座伊甸園。”
強生問他的預算情況,舒樂博士堅定而又明確地說:“我現在一分錢都沒有,所以100萬美元和400萬美元對我來說沒有區別。最重要的是,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以吸引捐款。”
教堂最終的預算是700萬美元。700萬對當時的舒樂博士而言,不僅是超出了能力範圍,甚至是超出了想象的範圍。
舒樂博士並沒有知難而退。當天晚上,他拿出一張白紙,在最上麵寫下700萬美元,然後又寫下了10行文字:
1、找到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2、找到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3、找到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4、找到28筆25萬美元的捐款;
5、找到70筆10萬美元的捐款;
6、找到100筆7萬美元的捐款;
7、找到140筆5萬美元的捐款;
8、找到280筆2.5萬美元的捐款;
9、找到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10、賣出教堂一萬多扇窗戶的署名權,每扇500美元。
60天後,舒樂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又美妙的模型打動了富商約翰·可林,得到第一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第65天,一對被舒樂博士演講打動的農民夫婦,捐出第一筆1000美金。
90天時,一位欽敬舒樂博士的陌生人在自己生日當天寄給他一張100萬美元的銀行支票。
八個月後,一名捐款者對舒樂博士說:“如果你的誠意和努力能籌到600萬美元,剩下的100萬由我來支付。”
第二年,舒樂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價格請求美國人認購水晶大教堂的窗戶,付款的辦法是每月50美元,十個月分期付清。在隨後的六個月裏,一萬多扇窗戶全部售完。
1980年9月,曆時12年,可容納一萬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和經典,成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遊人必去瞻仰的勝景。
水晶大教堂最後的造價是2000萬美元,全部是舒樂博士一點一滴籌集而來。
一切現實中的美好願望都源於最初的想象,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由空中樓閣而發生。就像加州的水晶大教堂,在最初也不過是一個夢想,是舒樂博士一心想要達到的願望。在當時,這個構想的實現有著非常大的難度,就像萬丈高樓沒有一磚一瓦,但它最終還是由理想變為現實,為世人所矚目。
所以,胡思亂想不著邊際怕什麼,被譏笑不切實際又有什麼關係,我們生活在當今世界,許許多多令人習以為常的事物,在當初都不過是人的夢想而已。
在一百多年前,一個貧窮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有一天,他們趕著羊群來到一座山坡上,一群大雁叫著從天空飛過,很快消失在遠方。
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飛到哪裏去呢?”
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
大兒子羨慕地說:“要是我們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
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一隻會飛的大雁,那該有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對兩個兒子說:“隻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對父親產生了懷疑。
父親說:“讓我飛給你們看。”於是他張開雙臂,學著大雁的樣子,但是也不能飛起來。可是,父親肯定的說:“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而你們年紀還小,隻要不斷努力,將來一定能飛起來,到那時,你們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