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豬生產飼料調製與飼喂方法(1 / 2)

肉豬生產飼料調製與飼喂方法

1.飼料調製

穀實類飼料適當粉碎是必要的,但粉碎過細有害。飼料飼喂前適當摻水有利,但超過一定限度不利。大多數飼料應生喂,個別飼料熟喂有益。

(1)飼料粉碎細度

玉米、高粱、大麥、小麥、稻穀等穀實飼料,都有一層硬種皮或兼有粗硬的穎殼,喂前粉碎或壓片,可減少咀嚼消耗的能量,也有利於消化。粉碎的細度可分為細(顆徑1.8-2.6毫米)。許多試驗和實踐證明,玉米等穀實粉碎的細度,以顆粒直徑1.2-1.8毫米的中等粉碎程度為好。肉豬吃起來爽口,采食量大,增重快,飼料利用率高。玉米粉碎過細,對食道和胃粘膜有損害。如在一項試驗中,喂給粗粉玉米的豬,胃粘膜糜爛和潰瘍的豬相應為8%和3%。喂中度粉碎玉米的豬,胃粘膜糜爛和潰瘍的豬相應為14%和4%。而喂細磨玉米的豬,胃粘膜糜爛和潰瘍者相應為46%和15%。玉米粉碎過細,也降低豬的采食量、增重和飼料利用率。如據試驗,喂給顆粒直徑0.3-0.5毫米細粉配合飼料的肉豬,比喂給中等細度配合飼料的肉豬,延遲15天達到相同出欄體重。另一試驗結果,吃顆粒直徑1.2毫米配合飼料的肉豬日增重700-723克,而吃顆粒直徑1.6毫米配合飼料的肉豬日增重758-780克。穀實飼料的粉碎細度也不能絕對看待,當飼糧含有較多青粗飼料時,穀實粉碎細一些並不影響適口性,也不致造成胃潰瘍。用大麥、小麥喂肉豬時,用壓片機壓成片狀比粉碎效果好。青綠飼料、塊根塊莖類、青貯料及瓜類飼料,可切碎或打漿拌入配合精料一起喂豬,能減少糟損,減少咀嚼,縮小體積,增加采食量。甜菜在喂量較大時必須粉碎,而且以細為好,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拉稀。幹粗飼料一般都應粉碎,以細為好。能縮小體積,改善適口性和增加采食量。

(2)飼料生喂與熟喂

玉米、高粱、大麥、小麥等穀實飼料熟會破壞維生素,降低氨基酸的有效率。在美國總結26個係統試驗的結果,這類飼料由於煮熟過程的糟損和營養物質的破壞,使其利用率比生喂降低10%。因此穀實飼料及其加工副產物應當生喂,不要煮成熟粥喂豬。生喂不僅效果好,而且可節省鍋灶、燃料和人工。各種牧草、青草野菜、樹葉、胡蘿卜、甜菜、白菜、蘿卜、瓜類及水生植物等青綠多汁飼料,都應粉碎和打漿生喂,煮熟會破壞維生素,處理不當還會造成亞硝酸鹽中毒。馬鈴薯、甘薯及其粉渣煮熟喂能明顯提高利用率。大豆、蠶豆炒熟或煮熟喂比生喂利用率高。含有害成分的飼料如棉仁餅、菜籽餅,輕度變質的飼料(含有真菌、黴菌),以及食堂剩菜、剩飯、泔水,煮熟喂為好,能避免或減少中毒可能性。總之,喂豬常用的絕大多數飼料,都應當粉碎,配製成全價飼糧生喂,不僅飼養效果好,還能降低飼養成本。傳統煮料喂豬的老習慣應當改變。配合好的幹粉料,不摻水,直接裝入自動飼槽喂豬,省工省事。隻要保證充足飲水,用於粉料飼喂肉豬可達到良好效果。

(3)飼喂幹粉料

要求的條件是豬欄內必須是硬地麵(水泥或木板地麵),否則拋撒到外麵的飼料會和泥糟損。為有利於肉豬采食,縮短飼喂時間,避免舍內有飼料粉塵,可將幹粉料按1:0.5或1:1摻水,調成半幹粉料或濕粉料,用槽子喂或在硬地麵撒喂,另給飲水。料:水的比例加大到1:1.5-2時,即成濃粥料或稀粥料,另不致影響飼養效果,但必須用槽子喂,費工費事。不要在飼料中摻過多的水。當料:水的比例超過1:2.5時,就會減少各種消化液的分泌,衝淡消化液,降低各種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飼糧含水過多(超過70%一75%),也影響飼料氮的利用率和體蛋白的沉積量。據試驗,飼糧含水率提高到83%時,氮的利用率降低6.6%。另一項試驗表明,飼糧按1:1摻水,肉豬每天體蛋白質沉積量為135.6克。飼糧按1:3摻水,則每天體蛋白質沉積量降為121.3克。因此,農家養豬喂稀料的習慣應當改變。料2水的比例以l:0.5-2以內,飼糧含水率在60%一70%以內為宜。從增重速度和飼料利用率看,肉豬喂濕粉料或半幹粉料優於幹粉料,對胴體品質的影響二者無差別。(4)顆粒料與粉狀料:多數試驗結果表明,對肉豬喂顆粒料優於幹粉料,大體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均提高8%一10%。但也有一些試驗表明,肉豬喂濕粉料的效果並不比顆粒料差。顆粒料的成本高於粉狀料。顆粒料中穀實的粉碎程度要比幹粉料細一些。顆粒直徑,視肉豬生長階段為7--16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