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通過群眾路線了解黨、認識黨、考察黨,深切體會到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了人民的,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黨所製定的一切路線、方針、政策是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實踐中檢驗並指導實踐的,因而對美好生活充滿了無限向往,堅定了相信黨、熱愛黨、依靠黨的信念。無論麵對多麼大的困難和挑戰,人民群眾都始終和黨站在一起,始終不渝地跟黨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關鍵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依靠和帶領人民進行長期探索的結晶,凝聚了幾代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理想的追求。曆史告訴我們,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隻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深入貫徹群眾路線,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彙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隻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價值追求和本質要求,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習近平同誌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價值與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在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從在黑暗中摸索到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在新的戰略機遇期,我們黨要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鞏固和發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實現中國夢,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讓人民真正得到實惠,讓人民生活真正得到改善。因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堅定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要求,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隻有我們想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難,謀群眾之所需,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事、辦好事,人民群眾才會信任黨、擁護黨、支持黨,堅定不移地跟著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隻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找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依靠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同誌強調:“我們深深知道: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隻要我們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彙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和最廣大的受益者。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要從思想和感情深處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先生,把自己看作人民群眾的公仆和學生,虛心向他們求教問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必須加強製度建設,創新聯係群眾、服務群眾的途徑與方法,暢通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渠道,彙集起不竭的力量源泉,夯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群眾基礎。
隻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麵臨著嚴峻挑戰。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漸顯現。同時,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黨員幹部脫離群眾的現象普遍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日益嚴重,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影響了人民力量的凝聚。“人民群眾是共產黨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產黨最基本的一條經驗是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因此,必須使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全黨同誌的思想和行動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和組織保障,獲得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