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之巢

鳥類的巢同人類的住房一樣,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千秋,有些看來還頗有點建築藝術。

大多數鳥類都是用樹枝、樹葉、草根、羽毛等築巢。而家燕則用河泥在梁上或屋簷下築巢。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詩雲:“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在我國海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一帶,有一種金絲燕,它是用海藻和津液在岩洞和岩礁上營巢。它的巢除供產卵育雛外,還是極富營養的高級補品,就是有名的燕窩,對治療虛勞咳嗽、咳血、腎炎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對止血尤有奇效。禿鷲常常將羚羊抓到懸崖絕壁上吃掉,然後用其角築巢。青藏高原的采藥者都把禿鷲稱為“藥材收藏家”。

紡織鳥則把采集來的樹葉和草做成繩索,將枝條盤成環套成懸編吊巢。方法是,用腳抓住繩子的一端,用嘴咬住另一端來回編製,並打上結實的扣。有些紡織鳥還有做群巢的習慣。它們用粗樹枝做茅草屋頂,然後把一個個巢掛在底下,猶如人類的集中住宅區一樣。

鳥巢的形狀各種各樣,如:

樓式鳥巢——東印度有一種鳥巢是三層樓的:上層儲放糧食,中層是臥室,下層是孵卵室,樓房中間還有個小孔,象樓梯似的貫通三層。

三角鳥巢——塞浦路斯島的山雀築巢很奇特:上麵平寬,兩直角平衡,下麵一尖角,活似人工雕塑的三角石。

盒形鳥巢——地中海非洲沿岸有一種鳥叫眼鏡雀,它築的巢好象一隻首飾盒子,形狀頗為別致。

搖籃鳥巢——黃鸝用幹草、枯葉、竹葉、葦莖等作材料,再用細根、卷須及蛛絲綴成巢,懸掛在樹梢上,隨風飄動,象小小的搖籃在輕輕飄蕩。

隧道形鳥巢——有一種翠鳥棲息在近水的樹枝或岩石上,以捕魚蝦為生,它築巢在田野堤基的砂土中,築成隧道形,迂回曲折,距水源很遠。

縫葉鳥巢——縫葉鶯築巢用芭蕉或其他大葉子,卷曲縫成。葉上穿著無數小孔,貫以棉絲,兩端各作小結縫合,巢內形成圓形的深窩。

梨形鳥巢——雲南的太陽鳥成對在森林邊沿或溝穀邊坡地的矮灌叢間築巢,巢活象一隻梨子,懸吊在樹枝上。

其他鳥巢還有杯形、球形的、碟形的、袋形的等等。大的雕巢,直徑達數米,可以並排睡下兩個人。大鵬鳥的巢是鳥類最大的巢,因為它生下的蛋有幾十磅重,還有禿鷲的巢也算是巨巢,直徑超出兩米半,重達兩噸。最小的鳥巢是蜂鳥的巢隻有拇指那麼大,稱為拇指鳥巢,是用樹葉搭成的,築巢是用最小的葉子,吐出涎沫粘在一起,幹後的巢堅硬如鐵,其他如鶯類、鷦鷯的巢,隻有幾個厘米,工藝精細,巧奪天工。

金屬鳥窩——在瑞士索列伊爾市某鍾表廠附近,有人發現一個奇怪的鳥窩。它的主人是一種叫洕鶺鳹的鳥兒,專門從鍾表廠的垃圾堆裏把報廢的手表元件揀出來,用作搭窩的材料。所以,這座“鳥公館”銀光閃閃,精致無比。

不同凡響的鳥兒傑作,引起該城居民極大興趣。大家決定把金屬鳥窩放到博物館去保存起來,以供人們參觀、欣賞。

有幾種廣布於歐、亞、非和美洲的山雀,是築巢的能工巧匠,它們把精美的袋狀巢編織在細樹枝上,通常為近水的柳樹嫩枝的末梢,讓巢在風中水上自由擺動,使得那些食肉動物垂涎三尺而無從下手。由於巢的質地十分緊密,歐洲的孩子拿它當拖鞋穿,東非人拿它作手提包。最奇特的莫過於園丁鳥,它們的雄性用各種彩色的羽毛、漿果、鮮花乃至人類扔棄的玻璃和塑料來裝飾窩巢,把巢收拾得像新房一樣美麗,從而博得異性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