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萬壽節《中》(2 / 2)

卯初,請皇帝禦龍袍褂升寶座,禦前大臣蒙古額附、漢族額駙李塵,侍衛仍照例在殿內內翼侍立,乾清門行走,蒙古王公、侍衛亦照例在殿外分兩翼,侍衛內大臣帶領豹尾槍長靶刀,侍衛亦分兩班站立,其隨從三五大臣、九卿,講官照例於院內站班,臣和同禮部堂宮率欽天監副索德超,帶領英吉利國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莊宮門右邊門進呈殿前階下,向上跪捧恭遞。

禦前大臣福長安恭接,轉呈禦覽,臣等即令該使者此向上行三跪九叩頭號禮,畢。其應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帶領該使者於西邊二排三米,領其叩頭入座,俟令侍衛照例賜茶,畢。各於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輿。

之後眾人使者領出,於清音閣外邊伺候,所有初次應行例嚐該國王及使者各物,預先設於清音閣前院內,候皇上傳旨畢,臣等帶領使者,再行瞻覲。頒嚐後,令其向上行謝恩禮畢,再令隨班入座。

過後便是宴會,也是此次萬壽節的重頭戲。

宴會是申時開始,在熱河西麵的廣場上舉行。禦座就處在熱河西麵最高層平台上,其高於廣場有六米左右。皇後的鳳椅與禦座並列,眾妃的座椅位居其後並向兩邊排開。廣場的中間搭了一高台,正麵對禦座,是宴會中表演之用。高台到禦座留有一條通道,兩邊長方形的案桌麵向通道一字排開,兩邊對稱,一排一排的整齊排列。

之後乾隆皇帝賜宴,眾人一一接受乾隆皇帝的賜宴,然王公大臣眾多,自不可能一一謝禮,於是便有八大鐵帽子王爺,以及軍機大臣代為忠臣謝乾隆皇帝恩宴。眾使者,則是一一向乾隆皇帝謝禮,乾隆皇帝回賜禮品。

這樣宴會持續直到夜間,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乾隆八十三大壽便算落下帷幕,當然對於李塵以及英使馬嘎爾尼來說,現在才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那就是有關兩國的談判事宜,當然接待了英使,並不意味這李塵便有了和李塵談判的資格,這樣的事情,深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的軍機大臣理藩院尚書和珅才是真正的主角?而李塵隻是作為一個翻譯的人員,參與談判過程。

當然參與談判並不代表著李塵沒有話語權,乾隆皇帝為了提高李塵在談判之中的自主權,特命李塵為副使協助和珅和英使進行談判。

這樣一來對於李塵來說,整個曆史的車輪已經不再想著原來的軌道發展,整個曆史大清曆史也在李塵的參與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其中最為主要的便是幾日前,乾隆皇帝在家宴之上和李塵的一次別開生麵的談話。而李塵也從這次特殊的探花,牢牢的握住了對外事宜的談判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