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程《上》(2 / 2)

福康安得了小晴的信,有見了李塵拋下的橄欖枝,福康安那份久久隱藏在心中的對李塵那份怨恨憑空消散,福康安現在時刻想得就是什麼時候才可以回京,與小晴相會,至於李塵的奏章福康安現在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回皇上,福康安也認為英使的提議可以商榷,額駙的做法並無不妥。”福康安一席話下來,和珅到吃驚了起來,遠在熱河的和珅哪裏知道京城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呢?

“福大人?你也讚成額駙的看法?”和珅疑惑道。

“和大人?福康安讚成額駙的看法有什麼不妥嗎?額駙近日來為國操持,忠心竭力,其本身更是才華橫溢,博覽群書,額駙此舉並無不妥啊?”福康安答道。

乾隆看看福康安,又看看和珅道;“董誥?你還有什麼話說嗎?”

“皇上?既然三位大人都同意額駙的看法,那微臣也沒有理由反對了,但是微臣保留自己的看法,對於英使覲見禮儀問題,微臣不再言語。”董誥回道。

“恩?既然如此,你看看這個吧?這是阿桂前段時間送來的奏章,是關於英使覲見禮節的問題,阿桂也同意李塵的看法,阿桂身在京城,近端時間和英使也頗有接觸,想必你看了之後會有其他的看法也不一定呢?”乾隆說罷,便其中一份奏章遞給宋世傑,讓宋世傑把奏章拿給董誥,董誥叩首謝恩。

“那既然如此?大家對於選定人才以同等理解對待英國國王方麵還有什麼看法?尤其是人選的確定。和珅你先說說吧?”乾隆點將道。

“關於人選奴才推舉額駙李塵,李塵貴為額駙,同時又身為伯爵,而英使大人不僅是英王的叔叔,按爵位來說正同我大清伯爵,所以奴才看來額駙李塵最為合適。”

“眾位大人可有其他選?”乾隆問道。

見眾人不說話,乾隆便道;“那就依和愛卿吧?”

“吾皇聖明。”

“啟稟皇上,微臣又意見。”董誥道。

“哦?董愛卿有何意見?”

“皇上,微臣認為關於額駙拜見英王的時間最好改在英使覲見吾皇之後,英使離開我大清之前。”

“這是為何?”

“微臣以為此舉有三;一是,英使縣覲見我吾皇,說明了我大清在於英國的接見上處於大哥的位置,雖然地位平等卻又大小之分。二是,若如英使覲見的過程之中發生什麼特殊事由,這樣我們便可以拒絕派遣人想英王肖像行禮。三是,在英使離開之前,我大清代表便可以以恭送英使為由向英王行禮,這樣的話於情於理都和。而且若是這樣的事情可以在京城報社上發表,對於宣揚我大清皇威也是頗有益處。”董誥思慮再三,回道。

“眾位愛卿看呢?”乾隆不由的高看了一眼董誥,看來這個董誥也不想他們說的一無是處啊...

“董大人所言極是,吾皇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