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縣試《下》(2 / 2)

隻見當頭一人年紀年紀略莫三十歲左右,一眼看上去便讓人感覺不凡。李塵知道此人姓阮名元字伯元 是乾隆五十四年的進士二甲第三名進士,翰林院進了一年便要求外放,今年已經是阮元擔任錢塘縣令的第二年了。 隻見那阮縣令,頭上素金銅頂,上銜無眼花翎,身穿石青色的五蟒四爪蟒袍;圓領、對襟、平袖、袖與肘齊,衣長至膝下門襟還有5顆紐子寬鬆式外衣,上繡鸂鶒,腳踏官靴,威風凜凜的站在錢塘縣衙官學門前。

待考生到期後,阮縣令才便開始講話,講課的內容無非也就是先宣講一下孔孟、再讚頌一下皇上,然後宣布考試場次,嚴肅考場紀律而已……在李塵看來除了考試時間與場次之外,基本上全是廢話。 比起府試院試來縣試的自由度比較大,由縣令決定是考五場還是四場,這次阮縣令的選擇是四場,第一場叫正場、第二場稱初複、第三場為再複,第四場稱麵複,每場一個白天,隔一天一場。 不過考生隻要將正場考中了,便不必參加‘初複’和‘再複’,隻需等待五日後的第四場麵試即可。那些正場考不中的,就隻好老老實實再參加初複,若是再不中,還能考‘再複’,要是還不中就隻有等下次縣試了。 待縣尊大人嘮叨完了,五房書吏便開始唱名,叫到誰誰上前驗明正身,再經過簡單的搜身後,便將其放進去,其嚴密程度比起鄉試來,差得不是一點半點。昨天李誌走了後門,李塵這裏自不是問題。 但就是這樣,沒有一兩個時辰,休想把百多名考生都放進去……倒是正好適合考試。 作為錢塘縣的紅人,李塵自然不用等太久,大概進去七八個童生後,便輪到他了。檢查的書吏也隻是朝他笑笑,便給他一份答題紙道:“進去考試吧。” 李塵感謝的笑笑,便拿著那份答題紙進了考場。考卷上雖然寫有序號,但在考桌上可沒有,這時先進來的好處便體現出來——可以挑個好座位啊! 李塵看著那一排排整齊的書桌便犯了愁,他不知該坐哪裏好了。坐在裏麵?也不好。棚子有點低,裏麵的光線很不好,縣試又不準點燈,恐怕是要受些影響的。坐在第一排嗎?不行,那裏雖然看題清楚,可太靠近草棚邊緣了,到了中午太陽曬得厲害,萬一下雨就更麻煩了!反複琢磨之後,他坐在了第三排第十列,二百八十八號,號吉利,看得清、光線好,日曬不著、雨淋不到,空氣還很清新,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位置啊。 李塵坐下後,考生還沒進來一成呢,自然不會公布題目。他一時有些無聊,隻好翻看自己的答題紙……在一些窮的州縣,就連這東西也要自備呢。但無論衙門發也好,自備也罷,格式都是一樣的。 一共是十一頁,第一頁是封麵,縣考沒那麼嚴格,考生情況就直接寫在封麵上,並沒有采用‘糊名’、更不必‘謄寫’,所以李縣令當初才拍胸脯說‘保你個案首’。李塵看到封麵上有個號戳,戳上寫著‘縣考甲字一零七號牌’,下麵還有一行小字寫道:‘李塵,年十六歲。偏瘦略高,麵白無須,容貌甚佳。民籍。曾祖時年,祖錄,父誌。認保人徐方。’ 打開後封麵,另外十頁才是答題的地方,每頁十四豎行,每行十八個紅格,一個格寫一個字。此外還有幾頁草稿紙。 待所有考生都坐好,已經是天光大亮了,倒是正好考試。 阮縣令也不再囉嗦,待衙役鎖門後,便在一張空白的橫軸上,揮毫寫下正試的題目——作一篇時文和一首試貼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