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遊西湖《下》(3 / 3)

“哦,這個東西難嗎?我們的人能學會嗎?”阿桂道;

“大人,你認為西方人可以學到的東西,我們清朝人學不會嗎?西方是蠻夷族人,他們對於掠奪沒有絲毫的心慈手軟,對於沒有實力的異族人不會有絲毫的手軟。”想起那個令每一個中國人都咬牙切齒的年代,李塵憤憤的道;

“難道,西方人也要來侵略我們?”看著李塵的樣子,阿桂也能看出一些什麼。

“哼哼,不是侵略是屠殺。”李塵冷靜下來後還是給了這樣一句答案。

“哼,他們敢來我大清撒野,我阿桂必定讓他們又來無回。”

“有大人在,他們定然不敢亂來,可是大人百年之後呢?”李塵這馬屁拍的真可謂是不露痕跡啊。

阿桂聽李塵一席話,當即猶如被潑了一盆冷水,是啊。等自己百年之後,這大清帝國誰來守衛呢?就憑那一幫攔到骨子裏的八旗勇士可以嗎?阿桂陷入到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自己百年之後誰來守衛大清的國土呢?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過去了,西湖的景色他們也瀏覽了不少, 柳浪聞鶯、斷橋殘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鍾,花港觀魚、曲院荷風,他們也都一一瀏覽了,阿桂心中的疑問卻始終沒有答案。

西湖的夜色是美的,不僅她有優美的月色,也不僅他有一望無際的湖水和那燭光映襯,美的是西湖那種獨有氣質,她就像一個清秀俊美的女子,攜帶著閉月羞花的容顏和曼妙多姿的身材吸引著每一個來此遊覽的遊人,令人印象深刻。

蘇堤曉月是李塵和阿桂遊覽西湖的最後一站,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裏,它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的。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蘇堤望山橋南麵的禦碑亭裏立有康熙題寫的“蘇堤春曉”碑刻。蘇堤長達二千餘米,兩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異,每逢陽春三月,柳樹成煙,掩映湖麵,風趣橫生。有詩為證:樹煙花霧繞堤沙,樓閣朦朧一半遮。蘇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杭州人將這六座橋俗稱為“六吊橋”,民間有“西湖景致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歌謠。解放後六橋重新加固並拓寬,橋欄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圖案,保持古橋原有風貌。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它們是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跨虹橋 。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裏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隻可惜這時秋季,眾多優美的景色難以瀏覽,但是秋季的蘇堤別有一番風味,特別是對於遊覽了幾個時辰沒有進食的遊人來說更是一個絕佳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