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立夫與蔣經國 同病不同命(1 / 1)

陳立夫與蔣經國 同病不同命

養生觀點

作者:周貽謀

生病了,既要及時醫治,又要善於調養,所謂“三分治,七分養”就是這個道理。痼疾(編者注:經久難治愈的病)者,如果注重調養,仍能獲享高壽;若輕視養生保健,健康危機必將提前而至。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原國民黨要員陳立夫與蔣經國同是糖尿病患者,可前者活到103歲,後者卻隻活到78歲。論社會地位、生活條件、醫療條件,蔣經國絕不比陳立夫差,甚至處境更為優越,為什麼他們的壽命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其關鍵在於兩人對待養生保健的態度不同。

陳立夫58歲患上糖尿病,亦曾因膽結石及膀胱結石動過兩次外科手術,並在後半生的政治生涯中受到重創,卻活了103歲。他的高壽除了享受到高規格的醫療待遇,還得益於一套四十八字養生真訣。那就是:“養身在動,養心在靜;飲食有節,起居有時;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多食果菜,少食肉類;頭部宜冷,足部宜暖;知足常樂,無求常安。”因此,高齡的陳立夫至過世前仍耳聰目明,健步如飛,童顏鶴發,精神矍鑠;也是他給人最深、最動人的印象。陳立夫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起床後第一件事是先沐浴再用早餐,然後在院子裏散步500~1000步,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他還堅持自我按摩,就是在沐浴時,從頭頂到腳心,全身各處,水衝到那裏,就用兩手心在此部位按摩100下。每次需時約40分鍾。他解釋說:這是利用水的溫熱力量以及皮膚的摩擦促進周身血液循環暢通。陳立夫正是憑著這樣積極的養生態度與規律、科學的保健方法,最終獲得年逾百歲的高壽。

蔣經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被檢查出有輕微的糖尿病,醫生建議他要勞逸結合,注意飲食,但是蔣經國卻回他的醫生:看病是你們醫生的義務,怎麼吃東西和工作是我的權利。此後,他仍然每天吃含糖量高的冰糖燕窩,毫無忌憚地吃各種他喜愛的點心、餐點。由於他的不注意,身體狀況不斷惡化,最終於1988年死於糖尿病並發多重器官衰竭。他雖活過古稀之年,也不算短壽,但他接受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治療,享受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如能認真聽醫生的話,科學飲食,可能會多活幾年。

通過二人鮮明的對比,無疑可以得到深刻和有益的啟示:麵對疾病,如果輕視保健養生,始終我行我素,不願意改變或調整不良的生活習慣,就難免招致“坐以待斃”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