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絕大多數動物都會發出聲音,例如鳥兒會唱,野獸會吼,就是居住在深海的魚類也能吱吱地叫出聲來。動物為什麼要發出聲音來?難道說動物也能像人類那樣利用聲音來交談嗎?從很早的古代起,人們便這麼猜想著。近年來科學家一致認定,動物的發聲的確具有交流信息的作用,當然它們的語言水平是與人類截然不同的。
一頭山魈預感到危險降臨,會喊出嘹亮的“阿克,阿克”。
它的同伴立刻做出反應,正在遊戲的小山魈戛然停止活動,山魈媽媽急忙背起孩子,準備撤離。顯然山魈的“阿克”是一種警報語言;丸花蜂在清晨有時會突然發出異乎尋常的嗡嗡聲,蜂窩裏的同胞聞聲而起,立即飛出“蜂城”。這是因為蜂窩溫度過高,空氣渾濁,需要更換空氣。丸花蜂的這咱語言顯然是呼喚信號。
動物學家認為,動物的聲音不僅能夠表達高興、驚恐、憤怒、情愛等情緒,而且能夠針對環境或外界形勢發出各種信號,向同類通報信息。1893年人類錄製鳥聲首次獲得成功,接著螽斯、蟋蟀的鳴叫和猴子的吱吱聲相繼被錄入磁帶。據載目前英國廣播公司已錄製400 多種鳥類鳴聲。蘇聯列寧格勒大學藏有80 種鳥類的700 種聲音信號的錄音。
其實動物的“詞彙”也是很豐富的,隻是人們尚無法弄清楚它們。僅根據實驗得知,科學家們認為昆蟲有13 個詞彙,青蛙有6 個詞彙,石雞有19 個詞彙,大山雀有20 種信號,狐狸有36 種。動物中詞彙最多的當首推類人猿和海豚。它們的信號分為多個層次,十分繁雜。曾經有人錄下海豚138 個交際信號,大部分由2~5 個音素構成。專家們認為類人猿和海豚的語言層次是多層次開放性結構,能傳遞大量信息,語彙肯定多得驚人。這需要人們破譯它的密碼,研究動物語法的特殊結構..動物語言存在一種近於人類的異常現象。這就是方言或土語。在美國加裏福尼亞沿海4 個島上的海象,具有自己的方言,它們的語彙與異地的海象是大不相同的;居住不同地域的蠻猴,報告發現食物的詞彙是不同的;奧地利蒂羅爾省的蝗蟲與德國慕尼黑的蝗蟲所發出的信號也各不相同。不過有的動物可以學會別地的方言,很快就能夠與家住異鄉的同胞交談。例如烏鴉同時懂得幾處的土語,即使流落異鄉為異客,也不會感到寂寞,照樣可以與同胞交流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