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隻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1)(1 / 3)

打倒你真正的敵人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企業倒閉而負債累累的流浪者。

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喪的皺紋、十來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專家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並且協助你東山再起。”

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羅伯特帶他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布之前。然後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麵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裏看到他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你覺得你失敗了,是因為輸給了外部環境或者別人了嗎?不,你隻是輸給了自己。”

他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後退幾步,低下頭,哭泣起來。

幾天後,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而他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他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

後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的富翁。

人的一生,總是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作著適應及克服的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戰場,勇者勝而懦者敗;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所遭遇的許多人、事、物,都是戰鬥的對象。其實,自己的心念,往往不受自己的指揮,那才是最頑強的敵人。

人生在世,要戰勝自己很不簡單,一般人得意忘形,失意時自暴自棄;人家看得起時覺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時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倒黴。惟有不受成敗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無形的情況所影響,從然身不自在,卻能心得自在,才算戰勝自己。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性都是有弱點的。在人的一生中想得最多的是戰勝別人,超越別人,凡事都要比別人強。心理學家告誡我們: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

可以輸給別人,不能輸給自己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混戰中,有兩位戰士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結果卻發現進入了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受傷的戰士體力不支,需要休息。於是,同伴把槍遞給傷員,再三吩咐:“槍裏還有五顆子彈,我走後,每隔一小時你就對空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傷員卻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

暮色降臨的時候,槍裏隻剩下一顆子彈,而同伴還沒有回來。受傷的戰士確信同伴早已離去,自己隻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裏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體……結果,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後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一具尚有餘溫的屍體……

那位戰士衝出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在了自己的槍口下,讓人扼腕歎息之餘不免警醒:不要輕易地對生活絕望,隻要你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就有獲得重生的機會。

這世界誰能真正打敗你?唯有你自己。

我們奮鬥在人生的旅程中,與天鬥、與人鬥,我們不輕易服輸,相信隻要自己努力就沒有什麼戰勝不了的。然而很多時候,麵對惡劣的環境,麵對天災人禍,麵對爾虞我詐,是我們在心理上先否定了自己,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失敗。

在生活的艱難跋涉中我們要堅守一個信念: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因為打敗你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你自己。

成功的秘訣就是“戰勝自己”四個字

這是一個關於美國聯合保險公司董事長克裏蒙·史東先生的故事:

克裏蒙·史東從小就沒有了父親,他很孝順,看著母親一個人那麼辛苦的為家奔波勞累,他很難過,於是他從小就去幫人打零工來補貼家用。

他曾經賣過報紙。有一次,他進了一家飯館裏準備叫賣報紙時,被老板給趕出來了。然而,他一點也沒有放棄,他趁著飯館老板沒有注意他的時候,他又偷偷地跑了進去。

但是,還是被老板發現了,老板這次可不像上次那樣,這次老板狠狠地踢了他一腳。

克裏蒙·史東當時很小,雖然被踢了一腳,感覺很痛卻並沒有哭,隻是拿起了手中的報紙,又一次跑進了飯館裏。飯館裏的客戶都看見了這個十分有勇氣的小男孩,都為他在老板麵前說情,讓老板給他行個方便。於是,他便在飯館裏叫賣了起來。

克裏蒙·史東雖然感覺到身上很痛,但是自己的口袋裏卻裝滿了錢。克裏蒙·史東從小就表現出了頑強的意誌與上進心,越是遇到困難他就會越努力,從不會對自己沒有信心,如果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他會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完成目標,絕對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