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倒黴的柳常(1 / 2)

柳常的公司被騙了,被韓國的客戶騙走了一百多萬的貨物。

這個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在臨州這樣一個小城市的外貿圈子中迅速的傳開了,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涉外貿易的公司都知道,臨州市第一起對外貿易中的詐騙發生在同泰達公司,“幸運的”落在了年輕的柳常頭上。甚至很多公司專門為此召開會議,要吸取教訓,引以為鑒,改善業務操作流程,加強對外業務的安全防範意識,避免損失。

大多數人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震驚。

長期以來的順風順水的貿易,加上國人對“洋人”的盲目信任,讓大多數人對國外客戶一直習以為常的認為,外國人都是講信譽的,都是高素質的,都是有著雄厚資金實力的。當某一天突然又一個人露出騙子嘴臉咬了一口的時候,大家才明白,原來不是所有的外國人都是講信譽的,原來也有不少的騙子和渣滓混雜其中。詐騙柳常的樸如本就是這一類人中的一個。

當然,還有少數人表示了幸災樂禍。

柳常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從開始的跑單業務員開始,一直發展到有了自己的公司並且業務蒸蒸日上,搞得有聲有色,前途無量,讓他們頗為嫉妒,一直認為是他走了****運,卻對柳常這幾年的艱辛付出視而不見。在同是年輕人的圈子裏,柳常的成就讓很多人相形見絀,所以,自從遭此大變之後,有人發出這樣的聲音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柳常被騙這件事,還要從三年前柳常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說起。

臨州市的地理位置麵臨東海,依靠大港,背靠肥沃平原,交通四通八達,所以進出口業務發達,改革開放之初,就已經和周邊國家開展了進出口貿易,並極大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生鮮產品、電子產品等的加工和出口,以臨州市為中心輻射到周邊廣大地區。

二000年,也就是三年前大學畢業後,柳常一直為工作之事東奔西走。自己家在農村,城裏無親無故,更沒什麼強力關係做後台支持,找工作之難可想而知。曆經無數的拒絕、挑剔、白眼後,好不容易在一個外貿公司找到一份跑腿送單據的工作。知道工作來之不易的他在開始工作後,從來就沒甘心一直跑來跑去的送單據,自己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進出口的外貿知識,如海關、商檢、外經外貿、銀行涉外業務等,一年下來利用到處送單據的機會,沒事就問問,記記,竟然把所有的業務給學習了七八成去。

後來送單據到辦理大廳碰到有人忙不過來的時候,便主動幫人填寫單據報表,甚至直接拿到櫃台辦理業務去,一來二去,大家都知道柳常是一個無證的熟練業務員,有事忙不過來或外出的時候都把業務扔給他去辦,櫃台裏麵的人也被哥哥姐姐的叫的很熟,懶得計較他有證無證的,都知道他業務熟練。他也樂得跑跑腿,而且可以通過這個更多的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業務上的訣竅。半年下來,他的業務水平竟然比一般的正式業務員還要高明,甚至有人碰到疑難問題的時候還找他谘詢,每年一度的資格考試的時候,他跟領導說了一下就去參加考試,很順利的拿到了上崗資格證書。

柳常工作的公司的進出口業務涵蓋廣泛,包括機電產品、化工產品、食品和農副產品等,其中柳常熟悉的主要是農產品的加工和出口,由於我國是農業大國,農副產品的產量大,加工費用低廉,價格相對國外很低,所以很多國外公司都從國內大量進口,尤其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周邊國家。

做的時間長了,見識的就多了起來。目睹每月大量的農產品出口到國外,而且國內和國外的巨大差價,讓柳常心動不已。工作一年後恰逢本地有一個農產品交易洽談會,周末他抱著好奇的心態進去看了看,機緣巧合的碰到了一個在中國混了兩年的韓國商人樸如本,對方也是抱著尋找機會的心態來參加洽談會的,幹柴烈火,一碰就著。兩個人都有著共同的目的,竟然談下了初步合作協議,在後來的日子裏,兩個人頻繁聯係,確定了初步合作方向。柳常跟公司老總王宏泰講了此事,想自己另起公司。王宏泰人也很好,樂見新人自立,於是就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告訴他,業務上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忙,隨時都可以來找他。

王宏泰,五十餘歲的年紀,為人和善,年輕時參軍入伍,轉業後進入老國營進出口公司工作。改革開放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持續、快速發展,已使中國國民經濟擺脫了封閉、半封閉狀態,逐步轉向開放型經濟。到1998年,中國的對外開放地域已從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進出口貿易逐年增多,這也使得進出口公司的業務開始繁忙起來,王宏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很短的時間內帶著進出口公司逐漸做大,成為了臨州外貿行業數一數二的大公司。雖然身為大公司的老總,但王宏泰卻一點大老板的架子也沒有,對待下屬更是讓人感覺和藹、親切。柳常在這裏工作的幾年中,王宏泰沒少照顧、鼓勵他,隻要有利於他的成長和發展,各方麵都提供足夠的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