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鬆式賽跑與其說是賽速度,不如說是耐力,就是看誰能夠堅持到最後。
做任何事情都和比賽一樣,成功與失敗往往隻是一步或半步之差,因而起決定作用的隻是最後那一瞬間。退出比賽的人永遠不會獲勝。
在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具備堅持下去的勇氣,隻有堅持下去,鍥而不舍地去做,才有成功的那一天。
一個人想幹成任何事情,都要能夠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一個人做一點事並不難,難的是能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後成功。
當年,當哥倫布的船在怒濤洶湧、漫無邊際的大西洋航行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將到何處。他曾經絕望地想,他將永遠無法抵達目的地了,他可能要永無止境地在怒濤中掙紮,也可能將永遠地消失於這個世界。然而這僅僅隻是一瞬間的想法,哥倫布仍然沒有放棄……
情況危急的時刻,船破了,水手們威脅著要叛變。所有這一切,都沒有阻礙哥倫布對航向正確性的懷疑。他在私人航海日記上這樣寫著:“今天我們繼續往西航行。”正是他的堅持不懈,終在曆經千辛萬苦之後發現了“新大陸”。
許多人之所以與成功無緣,主要原因就是在最需要下大力氣、花大工夫、毫不懈怠地堅持下去時,停止了努力,徹底讓成功在自己眼前一晃而過。
20世紀初,美國亞利桑納州的一位男子,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找尋一座位於茲默斯頓小鎮附近的銀礦礦脈。一次,他在一座小山的側向掘出了一個大約200米的坑道,沒想到這個坑道裏的銀礦早就被前人挖掘一空。這位男子因此而放棄了整個計劃。心力交瘁、夢想失落的他,不久帶著遺憾離世。
10年後,一家礦山公司買下了同樣的地區,並且重新挖掘被那個男子放棄的礦脈。沒想到,就在距離廢棄坑道一米左右的地方,他們發現了從來未曾有過的豐富銀礦。
成功與失敗之間,有時相隔不到一米的距離。這個道理就好像樵夫砍伐大樹,即使砍擊次數高達1000次,但使大樹倒下的往往是最後的一擊,關鍵就看他能否堅持到砍最後那一斧頭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也不管你做的是什麼樣的事,隻要放棄了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不放棄,就會一直擁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卻有1%想要放棄的念頭,這樣也沒有辦法成功。
人們經常在做了90%的工作後,放棄最後讓他們成功的10%。這不但會輸掉開始時的投資,更會喪失經由最後努力而發現寶藏的喜悅。
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你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管我們想在哪個領域做成什麼事情,一旦你認準了目標,那就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積極的心態、必勝的信心。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在每一個人積極行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隻有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不斷自我鞭策,自我激勵,才能戰勝自己,戰勝困難,最後達成自己的目標。
時常聽見有些人哀歎自己時運不濟,做什麼事都不能如願。事實上,真正失敗的原因,是他做任何一件事時,隻要一遇上挫折就半途而廢。可是繼續接手他那份工作的人,卻會因為自己的不斷努力,獲得圓滿的成功。
許多人有一種把工作做了一會就放在一邊的習慣。這些人在開始做事時充滿熱情,但因缺乏堅韌與毅力,不待做完便由於害怕困難而半途而廢。任何事情往往都到了最後一刻才顯示它真正的難度,所以要評判一個人業績是否優良,不能看他下手所做事情的多少,而要看他最終完成的成就有多少。例如,在賽跑中,裁判並不計算選手在跑道上出發時如何如何快,而是計算他從起點跑到終點需要多少時間。
一個人在生活中一旦養成了有始無終、半途而廢的壞習慣,就永遠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何任務。這時他也許會靠一些小伎倆來蒙混過關,欺騙老板,可惜重過程更重結果的老板很少會連續上當。
如果你有能力,業績卻遠遠落後於其他人,不要埋三怨四,最好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善始善終盡心盡力地把工作進行到底了?如果不是,這就是你為什麼失敗的原因。對於任何一件工作,要麼不做,要做就要有始有終、徹徹底底地去完成它。
一個人的工作成功與否,要看他有無恒心,能否堅持到底,持之以恒是人人應有的美德,也是順利完成工作的重要因素。
做事隻要不是半途而廢,那前麵的所有辛苦就不等於白費。隻有經得起風吹雨打及種種考驗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此,不到最後一刻,千萬不要輕言放棄,要一直不斷地努力下去,以求取得最後的勝利。
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有時更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通往光明的道路。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