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化驗這水時發現,由於有地下泉水的不斷翻湧,實際上,這裏的海水是可口的泉水。
由此可見,傳統的想法會凍結你的心靈,阻礙你的進步,幹擾你的創造能力。以下是對抗傳統性思考的方法。
因此,你要樂於接受各種創意。要摒棄“不可行”、“辦不到”、“沒有用”、“那很愚蠢”等思想渣滓。
要主動前進,而不足被動後退。
成功的人喜歡問:“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想一想,如果公司的經理們總想“今年我們的產品產量已達極限,進一步發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所有工程技術的實驗以及設計活動都將永久性地停止。”用這種態度進行管理,即便是強大的公司也會很快衰敗下去。
突破常規不僅要求打破傳統思維,建立理性的思維,還要求人們敢於幻想。
每一個人都具有想像力,而想像力正是創造力的泉源。將夢境中所見盡量描繪出來,就是一種想像力的運作;發明一樣東西或創造一樣東西,也都是在發揮想像力。
想像力豐富的人,好奇心會比別人強十倍。
一個人如果缺乏好奇心,卻想做一位出色的實業家,那是相當困難的。好奇心強烈的人,不但對於吸收新知識抱有高度的熱忱,並且經常搜尋處理事物的新方法。因此,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好奇心,就不可能花心思研究新事物,隻是遵循前人的步伐原地踏步而已,更不用說會有驚人的成就出現了。
隻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方法是成功的源泉,而借口則是遍布在成功路上的荊棘。不要為自己的失敗費盡心機尋找借口,而應為成功不懈地尋找方法。
在IBM公司,全球所有管理人員的桌上,都擺著一塊金屬板,上麵寫著“Think”(想)。這個字的精髓,是IBM的創始人華特森創造的。
有一天,寒風凜冽,淫雨霏霏,華特森一大早就召開了銷售會議。會議一直進行到下午,氣氛非常沉悶,沒人說話,大家也顯得焦躁不安。
這時,華特森站起來,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Think”,然後對大家說:“我們缺少的,是對每一個問題充分地去思考,要記住,我們都是靠思考賺得薪水的。”
從此,“Think”成為了華特森和公司的座右銘。
無論是個體還是團隊,都難以避免會遇到問題,成功人士對待問題的做法是:當遇以問題時努力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逃避責任。
在職場中,常聽到這樣一些借口:上班遲到,會有“鬧鍾壞了”、“路上塞車”的借口;沒有按時完成任務,會有“時間太趕”、“嶽母住院”的借口;工作粗心大意,會有“大丈夫不拘小節”的借口;業績不理想,會有“產品性價比不高”、“消費群體太窄”的借口……人們似乎已經習慣為自己的某種不足或表現不佳找借口,以此來回避責任,推卸責任,保全自我。
在工作中,老板最厭煩的就是不找方法找借口的員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你布置了一項任務給員工,員工不僅沒有完成任務反倒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大堆借口,你會作何感想呢?
如果你總是為失敗找借口,那你永遠都不會成功。成功屬於那些善於找方法的人,而不是善於找借口的人。
隻有主動尋找方法的人,能盡快解決問題,才能更早地邁向成功。
我們通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兩個員工做性質相同的工作,一個加班加點、身心疲憊仍然做得不好,而另一個則輕輕鬆鬆地完成任務並得到上司的賞識。因為在這裏,方法起到決定性作用。隻有方法對了,你才能省時省力地完成任務。
排除一切的借口,為自己的績效負責,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這才是邁向成功的基本態度。
在每一次未能達成理想結果時,一定要進行研究,不斷找尋新的方法來實踐,不斷修正自己的步伐,就會一次比一次更進步、更理想。
好的方法往往能為你爭取到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要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你該清楚,絕大部分的機會都是你自己爭取來的。一個絕妙的方法就是開啟機會大門的鑰匙,也可能成為你一生之中的轉折點。
1956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推出了一款性能優越、款式新穎、價格合理的新車。但這款新車的銷售業績卻平平,完全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期效果。公司的經理們焦急萬分,但絞盡腦汁也沒有找到讓產品暢銷的辦法,
這時,剛畢業的見習工程師艾柯卡是個有心人,他了解了情況後就開始琢磨怎樣能讓這款汽車暢銷起來。終於有一天,他靈光一閃,於是徑直來到經理辦公室,向經理提出了一個創意,在報上登廣告,標題是:“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這是個很吸引人的口號,很多人紛紛打聽詳細的內容,原來艾柯卡的方法是:誰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隻需先付25%的貸款,餘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辦法分期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