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不突破思維定勢,就隻能被原有的框架所束縛,就不可能激發出創新思維和取得新的成功。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阿西莫夫從小就很聰明,年輕時多次參加“智商測試”,得分總在160左右,屬於“天賦極高”之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車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對阿西莫夫說:“嗨,博士,我來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確。”阿西莫夫點頭同意。修理工便開始說題:“有一位聾啞人,想買幾根釘子,就來到五金商店,對售貨員做一個這樣的手勢:左手食指立在櫃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來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於是售貨員就明白了,他想買的是釘子。”
“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樣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定會這樣——-”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
聽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車修理工開心的笑起來:“哈哈,答錯了吧!盲人想買剪刀,隻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幹嗎要做手勢呀?”
阿西莫夫隻得承認自己的回答很愚蠢。而那位修理工在拷問他之前就肯定他要答錯,因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聰明”。
由此看來,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是多麼的重要。影響思維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分數的高低並不是決定智力的一切,當然更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如果走不出自己的思維定勢,即使有一個高高的智商分數也不會擁有高智能,當然更不會培養出創新的品質。
逆向思維是一種打破定勢思維的常見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創新思維。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創造人豐田喜一郎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我取得了一點成功的話,那是因為我對什麼問題都倒過來思考。”
火箭本來是以“往上發射”的方式起作用,原蘇聯工程師米海依爾卻倒過來想,終於在1968年設計、研製成功了“往下發射”的鑽井火箭。後來他在此基礎上與他人合作,又研製出了寒冰層火箭、穿岩石火箭等。人們把這些向下發射的火箭統稱為鑽地火箭。這些鑽地火箭的重量,隻有一般起同樣作用的鑽地機械重量的1/17,能耗可減少2/3,效率能提高5~8倍。科技界把鑽地火箭的發明視為引起了一場“穿地手段”的革命。
原來的破冰船起作用的方式都是由上向下壓,後來科學家們倒過來想,研製出了潛水破冰船,這種破冰船將“由上向下壓”改為“從下往上頂”,既提高了破冰效率,又減少了動力消耗。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通過研究和實驗,證實了細菌可以在高溫下殺死,食物可以煮沸以後保存。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倒過來思考,推想細菌也可能在低溫下殺死或使其停止活動,食物也可以通過冷卻過程加以保存。深入研究後,他終於發明了冷藏新工藝。
突破定勢思維是打開創新之門的鑰匙。猶太人以善於經商而聞名世界。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不僅得益於他們的精明和勤奮,而且還和他們善於打破常規思維的創新品質有關。有一個例子很好地展示了猶太人善於打破常規,積極創新的一麵。
有一天,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
“請問先生有什麼事情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豪華的西服、高級皮鞋、昂貴的手表,還有領帶夾子。
“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隻需要1美元?”
“不錯,隻借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隻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好吧,這些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說著,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放在經理的寫字台上。
“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隻要借1美元嗎?”
“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隻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你。” “謝謝。”
猶太人說完,就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分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麼會來銀行借1美元這種事情。他慌慌張張地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說:
“啊,這位先生……”
“有什麼事情嗎?”
“我實在弄不清楚,你擁有50萬美元,為什麼隻借1美元呢?你要是想借30萬、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請不必為我操心。隻是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金庫,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隻須花6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