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吹著浮雲,
細雨漫漫飄落大地,
淋著我淋著你,
淋得世界充滿詩意。
微風伴著細雨,
像我伴著可愛的你,
看著我看著你,
看這世界多麼美麗。
啊願我是風你是雨!
啊微風浸在細雨裏!
漫步青青草地,
小草也在輕輕低語,
訴說無盡秘密,
讓我們共尋覓。
2005年9月1日。
這個日子,對於廣大悻悻學子來說,是個又可以漫步在青青校園的日子。對於不怎麼安份的同學來說,那又是個開始跳進苦海的日子了。
楊光昨晚睡得很晚,一整宿都感覺毫無睡意,在床上翻來覆去,累的筋疲力盡,終於大概在淩晨三四點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的就睡了過去。
感覺才眯了一會眼,門外就傳來媽媽的叫起床的聲音:“楊光!怎麼還不舍得起床?!多少點了?不知道今天要去縣城高中報名了嗎?!快點起來收拾東西!”聲音由遠處到房間門外,在“拍!拍!拍!”的砸門聲之後,又從門處慢慢的遠去。
楊光迷迷糊糊的翻了個身,看到窗外已經微微發亮了。
楊光是一個偏遠小山村裏土生土長的一個小山娃。這個山村之所以叫山村而不叫村子,是因為它確確實實坐落在深山環繞之中。
從山林之中的村公路到縣道交彙處,大概有四五公裏遠。不要小看這四五公裏的山路,因為它是從座座的群山底部,慢慢盤旋至山腰。之後,又從山腰盤旋到村子所在的山穀盆地。
村公路是紅泥和碎石通過碾壓實硬而成,兩旁是還未開發的茂密山林。九曲十八彎,彎彎曲曲盤旋著繞過村落西邊的大奇山。
假如是豐收的秋季,漫山紅遍之時,陽光明媚之下。此路兩旁處處是野果,五顏六色、碩果累累壓枝頭,酸可以極致到牙根,甜可以至糖漿直粘手。千奇百怪、包羅萬象、無奇不有。每到星期五放學回家,大家總是爭先恐後的搶著先回到這山路,早到的鳥兒才有好吃的野果吃,同時讓憋了一個星期的胃,能暢快淋漓的打打牙祭。
可是,一到陰雨天,公路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和紅泥漿,濕滑無比,泥濘不堪。星期天回學校時,穿著洗的幹幹淨淨的鞋子和衣褲,總是沾滿黃色的泥花。而且因為山高,山公路處處彌漫著沙霧,陰風陣陣,幽深黑暗,著實恐怖嚇人。
而這條美麗卻又顯得陰森的村公路,卻是楊光村子的孩童們,幼年漫漫求學路上,蹣跚前行的生動寫真。有時美麗而快樂,是他們求學路上的樂園。有時淒苦而艱辛,一把小花傘腳踏紅泥漿。這些點滴記憶,深刻的融入了大家象牙塔求學快樂又痛苦的記憶之中。
可以說,隻要是村子裏讀書的孩童,求學路途中,印象最深刻的總是這條給予了他們無數的歡樂和艱苦的村山路。
而從今天開始,楊光終於脫離這一條陪同自己在鎮子求學五年時光的村公路,踏上了前去縣城求學的新路程。以前是每個星期都要經過這條村公路回家和學校之間往返,現在因為路途更加遙遠,根據經驗應該變成了像他哥哥姐姐那樣,最多隻能一個月才能往返一次了。
也許天公作美,剛好楊光今天去縣城報道的日子,陽光明媚無比,萬裏無雲,天空一片蔚藍。
早上的空氣,無比的清新,夾雜著青草的氣息,濕濕的很舒服。可是楊光此時的內心,去顯得多了一絲憂愁與不舍之情。
楊光出生在偏遠的山村,注定了求學之路,不可能一直有家人的陪同。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就已經在鎮子上的小學學校開始了寄宿的求學生涯。
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從家裏出發,背著一個星期的米,拿著二到三元錢的零花錢。徒步快十公裏的路程,走到學校,開始一個星期的讀書日子。等到星期五的下午上完最後一節課,又從學校走回坐落於群山環繞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