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興起(1 / 3)

信息時代的商業趨勢 電子商務興起

§1信息時代的商海潮流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利用電子手段(如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即EDI等)進行的商貿活動就已開展起來。有人據此認為,電子商務在20年前商貿界開始積極推行EDI的時候就產生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出現了日益廣泛的經濟貿易活動,通過因特網實現查詢、采購、產品介紹、廣告、訂購、電子支付等一係列的網上交易活動。隨著這些網上交易活動的飛速發展,作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應運而生,並迅速演變為一場波及全球的商海新潮。

信息網絡是電子商務最基本的構架。現代電子商務主要以三種網絡為基礎:一是因特網。因特網為企業和客戶提供一條相互溝通的新渠道,不僅能讓全球的消費者都了解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還可以促進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二是企業內部網。企業內部網可讓企業內部各子公司、職能部門和員工共享重要的程序與信息,增加其間的互助與合作,簡化工作流程,讓企業內部的運作更有效率。三是企業外部網。企業外部網涵蓋企業和與其相關的協作廠商,可以讓協作廠商通過網絡相互溝通,促進企業合作。當然,電子商務還可以在公司專有網絡(如在銀行業務方麵)上進行。在過去的幾年裏,因特網的飛速發展和深入應用,使得以因特網為應用平台的電子商務成為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的主旋律。因特網正在將不同形式的電子商務結合起來,促進許多創新的電子商務形式產生。

在電子商務中,電子商務係統的軟件和硬件,參加交易的買方、賣方、銀行或金融機構、廠商、企業與所有合作夥伴,都要在網絡中密切結合起來,共同從事在網絡計算環境下的經濟貿易活動。使用因特網進行數據交換沒有地理上和時間上的限製,這就表明,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利用電子商務服務器的服務功能,通過因特網進行電子商務。各國的政府部門、醫院、公司、學校、商店、金融機構、家庭等,都可以利用電子商務服務器的服務功能在因特網上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是數據(包括文本、聲音和圖像)的數字化處理和電子傳輸。它包含許多不同的活動,如提供交換數據(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文件交換、傳真)、獲得自動捕獲數據(共享數據庫、電子公告牌、條形碼識別)、電子資金轉賬(EFT,Electronic Fund Transfer的縮寫)、安全認證、目錄服務等。除信息技術外,各種商務技術也用來支持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與現代商業技術高度有機結合的產物。電子商務通過應用網絡技術,快速而有效地進行各種商業行為,創造新的商機。

§2電子商務的內涵與特征

(1)電子商務的內涵

從古至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務的形式及具體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例如,中國古代原始社會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品交換,後來以貨幣為媒介的簡單商品交換,以至出現商店、錢莊、躉賣、漕運,再到後來的發達商品交換活動等等;西方19世紀晚期的郵購訂貨,20世紀60年代的汽車運載上門銷售,60年代後期的折扣減價超市,70年代前期的電話訂購,80年代的電視購物和會員製郵購直銷,今天以網絡為依托的零售業等。講這些似乎有點太ABC了,其本意隻是想說明,曆史上,由於技術的進步,使交通工具、運輸方式產生變化,貨物及服務流通分配渠道發生變化,各部門、單位的相互契約關係等也在變化。每次變化,都給聰明的商家和生產廠家帶來巨大機會。人類已進入21世紀,進入信息化社會,進入數字和網絡的時代,有遠見的企業家應該更敏銳地意識到曆史的潮流所向,更認真地考慮電子商務可能帶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