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預測 創新經營與預測
§1糧草未動,預測先行
預測是一門實用學科,它在現代經濟中廣泛應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將預測視為決定企業命運和國家成敗的條件,各國政府資助建立社會的預測機構,為政府決策部門服務,很多企業也都成立了相應的專門預測機構,進行市場預測和經濟發展趨勢預測。在我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預測工作逐步得到了重視。因此,預測的作用不容忽視。一般意義上講,預測就是根據現在已經知道的去推測未來可能發生的,即用已知去推測未知,根據過去和現在去推測未來。
理論上預測是這樣定義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依據已知的數據、資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尋找事物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並以此為依據去推測未知或未來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整個過程。
管好一個企業,就是要管好它的未來,而管好未來就意味著對將來的正確預測。企業所處經濟環境動蕩不定,技術日新月異,市場需求變幻多端,這就更要求企業不僅著眼於現在,更應關注未來,而預測正是聯係今日和未來的橋梁。市場預測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對未來的經營活動與決策有重要意義的各種不肯定因素和未知事件,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預測側重於對現存客觀事物的科學分析,決策則側重於有利時機的選擇。如果說決策是事業成敗的關鍵,那麼預測則是決策成敗的關鍵。
(1)預測是正確決策的科學依據
預測活動是一種科學認識活動,其目的在於得到關於事物未來趨勢和狀態的信息,而未來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被全部反映,因為它不僅取決於現在的條件,而且取決於將來的和正在形成中的條件,所以預測實質上是對未來某一事物狀態的概率性判斷。
預測不是猜測。它必須遵循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規律。唯物辯證法和認識論告訴我們,客觀事物的發展總是既包含著必然的方麵,又包含著偶然的方麵,這種矛盾的現象是由於事物因果聯係的複雜性而產生的。每一個事物都是由它內部包含的互相聯係、互相作用著的多種因素綜合組成的複雜的矛盾統一體。同時,事物又不是孤立的,它總是和外部的各種事物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聯係和作用。每一事物的發展就是由內部和外部、主要和次要等等各種原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事物內部的、主要的原因決定著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這種趨勢又受到次要的、外部的因素的作用而發生多種多樣的搖擺和偏差。人們就是通過整理和分析曆史的、現實的資料,從中發現預測對象的必然規律、發展趨勢和存在條件,從而推斷出對象在某一時期內的可能狀態。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下,預測科學發展得很快。中外曆史上大量事實證明,無論是社會的、經濟的、科技的,還是軍事的、文化的,能否以正確的預測作保證,都將影響決策的成敗。
科學的預測為領導者和管理者提供有科學依據的估計和判斷,使之獲得可靠的超前認識,從而有預見性地做出決策。相反,如果決策者視野狹窄,對事物的變化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沒有科學的預測做基礎,就不可能做出正確而有遠見的決策。
(2)預測是修正完善決策的重要環節
決策是管理最重要的內容。決策是否正確,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決策對未來的影響不能在短時間內顯露出來,一旦發現需要修正時,往往已為時過晚。而科學的預測已包含了對決策未來影響的評估,可以達到預先檢驗決策的目的,通過預測可以了解結果與現實的差距,使管理者的決策更加完善和可行。
預測還可以幫助管理者決策避免片麵性和局限性。預測的特點是同時考慮各種各樣的未來可能性,既考慮有利因素和成功的機會,也同時充分設想和估計消極的因素和失敗的可能。它通過全麵係統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律,描述未來發展的種種趨勢,可以使決策者對各種情況有所了解,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