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洞左上方,即是鳳凰棲息之地梧桐神樹,右上方則是懸浮在雲霧之中的一座玉石亭,一條石脊小徑相連,隱現在雲霧之中,其下麵是冰洞之深淵,不知道幾千萬丈。寒風怒吼,冷霧翻滾,深不可測。
石脊小徑盡頭的雲山霧海之中,孤懸著一座漢白玉的小亭。小亭淩空而立,孤懸於虛無縹緲的雲濤霧海之中,若隱若現,神乎其神。
若是膽小之人,看到就會嚇得魂飛魄散。然而此刻,卻有三人在亭中席地而坐。三人奇裝異服、相貌奇特,居然分別為僧、道、儒。
玉亭看似很小,卻又仿佛無限廣大。亭中有一玉石枰幾,隱現天地之紋。三人圍坐在這張天地棋枰幾邊。枰幾的邊角,分別擺著三個形狀各異的酒葫蘆,和三隻酒杯。濃霧翻滾、嬉戲。三人時隱時現。
僧人長著一張苦瓜臉,高鼻深目,金瞳碧睛,光頭短須,胡須乃是紫紅色。穿戴破爛,臉上的油泥比銅錢還厚。若非身邊豎立著一柄流光溢彩、霞光隱隱、梵音陣陣的禪杖,簡直就是一個叫花子!
然而此僧,卻是大有來頭,其名鳩摩羅什。祖籍天竺,是混血兒,出生於西域龜茲國,家世顯赫,其祖上為名門。鳩摩羅什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神州赤縣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更是太一山的得道高僧。
此時,鳩摩羅什大和尚苦著臉,念聲阿彌陀佛,端起麵前的酒杯。
就見那酒杯仿佛是冰霜所製,晶瑩剔透,噝噝聲響地散發著寒氣。
一隻酒杯,已然如此駭人聽聞,而那杯中之酒,更讓人瞠目結舌!
凜冽的山風中,杯中酒竟然猶如沸騰的血液,岩漿一般喧鬧翻騰。
鳩摩羅什大和尚凝視著杯中酒,悲天憫人般歎息一聲,輕啜一滴。驟然間,和尚的苦瓜臉上,左右腮上,各升騰起一朵鮮豔欲滴的桃花。和尚猶如剛從交歡高潮歸來的美少婦,撫著肚腹,滿足地喘息起來。
噗哧一聲,一直看著鳩摩羅什大和尚不順眼,斜視著他的那個道士,見狀忍不住笑噴。並且毫不掩飾,暴發出挑釁般的哈哈大笑。
道士麵皮白淨,長須飄飄,身背一把長劍,古香古色,杏黃色的劍穗隨風飄舞。瀟灑出塵。很有仙風道骨之氣勢。然而,他的形狀,卻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歪鼻子斜眼,給人以刁蠻無賴之感。
那個形態,別說是凡人,就是神仙佛祖,也會忍不住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