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的認識與探索(1 / 3)

知識管理新時代(續) 知識管理的認識與探索

知識管理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思想,企業早已經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開始操作。現在提出“知識管理”的概念不但和信息技術有關,也和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的管理思潮有關。從理論上講,像企業重組、學習性組織、企業核心能力、企業信息化、MRP等,都是知識管理所反映的內容。這種管理知識大量湧現,人們通過深入地反思,發現了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對新資源的關注,對知識的關注。這些迅速發展的管理思想,既是知識管理的前期準備,又是知識管理本身。所以,現在提出知識管理也就水到渠成了。

企業如果對知識管理的浪潮視而不見,就將錯過探索商業和技術新前沿的良機。在以知識為主要資源的經濟中,各類企業是否具有創造、傳播和使用知識的能力正成為其生存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許多公司和組織積極采取對策,加強對知識的管理。為使各自的公司能蓬勃發展,管理人員必須懂得如何利用知識經濟的不尋常特性,懂得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識。

§1知識管理的內涵

正在崛起的知識管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那什麼是知識管理呢?一般地說,知識管理是運用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手段,將企業知識作為“資本財產”(企業的知識基礎)來進行管理的一套獨特的企業管理實踐活動。知識管理注意發揮知識資本的杠杆作用,著眼於有利於企業的經營決策,有利於員工個人、合作隊伍、營業組織以及提高包括外部合作夥伴在內的企業知識的獲取、傳遞和使用。

總之,知識管理就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的途徑。顯性知識易於整理和進行計算機存儲,而隱性知識則難以掌握,它集中存儲在雇員的腦海裏,是雇員所取得經驗的體現。知識型公司能夠對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應,明智地運用內部資源並預測外部市場的發展方向及其變化。雖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的發展方向和領導方式,但是其潛在回報是巨大的。

要了解知識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區分開來。知識管理是對知識的管理,知識管理不同於信息管理,它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知識管理的實施在於建立激勵雇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製,設立知識總監,培養企業創新和集體創造力。企業隻有管理好知識、知識資產,健全知識使用的機製,發揮與知識共存的人的作用,才能創造更高價值,提高競爭力。知識管理倡導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組織的應變和創新能力。它傳遞給人們的這種思想和觀念並不是前所未有的新觀點。並行工程、敏捷生產、CIMS等管理思想的中心實際上都歸結為知識管理,隻不過當時的理解沒有目前這麼直觀和透徹。

要想在知識經濟中求得生存,就必須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人、信息與過程聯係起來,以進行大量創新。公司的領導層把集體知識共享和創新視為贏得競爭優勢的支柱。知識管理要求雇員共同分享他們所擁有的知識,並且要求管理層對那些做到這一點的人予以鼓勵。

隨著社會經濟模式的變化,組織的形式、規模、發展戰略、競爭策略、市場環境、社會思想都正在或即將發生變化,通過對以往觀念思想的反思,人們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觀的認識,承認知識是生產力,知識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增值中起決定性作用已成必然的社會現實。於是,在對以往經營管理中關鍵要素的重新定位後,知識管理被置於21世紀組織管理的重要位置。今天看來,無論何時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都將融入組織的管理中,至少首先在思想和觀念上走進知識管理。

§2日益擴展的管理視角

知識管理是發展中的概念,知識管理活動不僅僅涉及對知識本身的管理,而且還包含越來越廣的外延。

(1)從知識視角審視社會經濟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的發展不僅依賴於實物資本和人類傳統技能,而且更多地建立在對知識加以吸收和改造的基礎上。由於知識在經濟中的地位已經如此重要,因此有必要從知識的角度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全方位的重新審視,研究由知識引發的社會生產生活變化,以便幫助人們更好地獲取和使用知識,從而改進和提高生活質量。

首先,科學技術的市場化使知識成為新的經濟動力。信息技術替代了蒸汽機和電氣技術,成為經濟中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工業經濟時代遵循資本和勞動力投入的“收益遞減”原理,而知識經濟下,對知識的投入則會帶來“收益遞增”。隨著半導體技術、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數據技術、數字壓縮技術、語音識別技術、虛擬技術、顯示技術、自動翻譯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出現了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大趨勢,改變了人類生產、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以傳統製造業為例,由於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現在正在進入信息化製造階段:工人離開車間,通過信息操縱機器去生產新的機器。這種物質生產非物質化現象的出現,正是知識經濟到來的重要標誌。

與此同時,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別具一格的“知識產業”將領導世界經濟的新浪潮。這是由於知識產業不僅自身有著高速增長的特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帶動能力,甚至將促進整個經濟運行的知識化。例如,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網絡銀行的逐步普及使金融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因此,完整意義上的知識產業不僅指我們通常了解的芯片、軟件、網絡等核心產業,而且谘詢、廣告、設計、傳媒、出版、中介服務等第三產業中知識化程度較高的部類也將躋身於其中,從而使第三產業的性質發生巨大變化。另外,研發、教育等曾經作為公共投資領域的某些部門,由於需求激增,也會呈現出知識產業的特點。特別是教育產業,作為知識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專家認為它將成為知識產業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包括正規教育,而且涵蓋家庭和社會教育。

在這樣一個知識價值得以不斷體現的社會,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一方麵,隨著知識密集型生產方式的發展,勞動力市場對有高度熟練技能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並且實踐表明,這些員工的工資也確實在上升。另一方麵,擁有先進技術的員工在今天的企業中將得到更好的報酬和發展機會。基於對知識價值的承認,社會的分配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業績報酬製的采用和優先購股權的實施第一次使高技術研發人員有機會將知識轉化為資本,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