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財務報表(1 / 3)

財務管理 財務報表分析

這個段落的主旨在於解釋如何重新安排並演繹財務報表裏的資料和財務比例,並提供在五種財務表現領域裏的信息。

①償債能力:企業償還短期負債的能力。

②經營效率:企業控製運用資產投資的能力。

③財務杠杆:企業依賴債務融資的程序。

④獲利能力:企業獲利的程序。

⑤企業價值:企業在市場上的價值。

財務報表無法直接提供上述五種衡量表現的方法,不過財務報表可以提供管理階層評估公司表現的有用信息。

§1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比率衡量的是一家公司支付流動債務的能力。在某個程度而言,企業如有充分的流動財務資源,它就可以避免無法履行清償的責任,也就是公司不會遇到財務困難。會計流動性衡量的是短期償債能力,常與企業的淨營運資金狀況有關係。

回憶一下流動負債的定義,它是在一年內到期的借款和財務債務,而公司能夠支付這些流動負債的主要來源,就是它的流動資產。常用的衡量會計流動性的工具是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就是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如果某公司正經曆財務及流動性的困難時,可能就無法即時付出它的債務(像應付賬款),或者必須協調延期付款,或是增加銀行負債(像應付票據)。如此一來流動負債的增加速度會快於流動資產,而流動比率會因此而降低,這可能正是迫近財務困難的指標。企業的流動比率應該以曆史角度計算出過去幾年的,並且和其他營運業務類似的公司的流動比率作比較。一般而言,在同一個產業裏,大部分公司的流動比率會比較類似。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將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即為速動資產),再將差額除以流動負債所得的結果: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是指最快且最容易轉換成現金的資產,存貨通常被認為是在流動資產裏最不具流動性的。許多財務分析家相信:要決定一家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應以不賣掉存貨來償還為原則。更進一步而言,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持有存貨是需要成本的,它的銷售可能會比資產負債表的其他項更不易取得現金。

§2經營效率

經營效率的比率是用來衡量企業的資產是否有效的運用。企業對資產的投資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例如季節、景氣循環還有產業的類別等。如何衡量資產的投資是否適當?比較同一年度的資產與銷售以求得周轉率是一個開始點,由此可找出資產以多快的速度產生銷售額。

(1)資產周轉率

資產周轉率是以在某段會計期間內的銷售淨額除以同一期間內的平均資產總額而得。公司的資產周轉率是:

資產周轉率=銷售淨額平均資產總額

這個比率衡量的是一家企業如何有效地使用它的資產。如果資產周轉率高,代表這家公司是有效率地利用資產。如果比率較低的話,這家企業就不是有效率地在運用它的資產,此時應該想辦法提高銷售,或是減少部分現有資產。在以這個比率解釋公司效率時會碰到的問題是:在使用舊資產時此比率會被極大化,因為舊資產的會計價值在折舊過後會小於新資產的。還有一些行業(像批發與零售商)較少投資在固定資產上,所以它們的資產周轉率通常是蠻高的。因此在分析資產周轉率時,必須注意到行業類別的問題。

(2)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就是將在同一會計期間的銷售淨額除以平均應收賬款餘額。如果再拿一年的天數除以應收賬款周轉率,即可得到平均收回期間。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淨額平均應收賬款

平均收回期間=期間裏的天數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平均收回期間所透露的信息,是有關企業是否成功地管理它在應收賬款的投資。這些比率的真正價值在於反映企業賒銷政策的有效與否。如果企業擁有較自由的賒銷政策,它的應收賬款會比別人高些,但它的銷貨也會因此而被認定較高。一個財務分析師常用的通則就是,一家公司的平均收回期間,不應該比賒銷政策規定的繳款時限多超過10天,而且平均收回期越長代表客戶無法準時付出賬款。

(3)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是以銷貨成本除以平均存貨量而來的。由於存貨是以曆史成本形成表現的,所以運用在公式裏的是銷貨成本而不是銷售金額(銷售包含了額外利潤而無法與存貨作比較)。如以一年的天數除以存貨周轉率就可得到存貨周轉期間,存貨周轉期間代表的是從商品製造到賣出所需的天數。對零售及批發業者來說,存貨周轉期間被稱為展示期間(shelf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