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牽用一個十分恰當的比喻來說,那就是,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張網,我們每個人隻是網上一個十分渺小的一點。注意網的特點:無數個小結構結成的一個無邊無際的網。這張網太大了,大得難以想像,而我們又是那麼地小,用蒼海一粟來形容也都是在誇大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張大網裏麵,我們這些孤立的點要活起來,而不是成為一個孤立的死點,我們就必須與其他的“點”連接起來,與他們接觸。這樣,才能成為一張網。否則,我們都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死點”而已。
這就需要我們與他人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有一種默契的合作態度。正如紐約卡耐基訓練學校的校長保羅曾在講演中強調:
一個人的成功,隻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人際關係和他為人處事的能力。
而禮儀,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是一種為時代共識的行為準則或規範,即大家認可的,可以用語言、文字和動作進行準確描述和規定的行為準則,並成為人們自覺學習和遵守的行為規範。禮儀是一種文化或哲學。它並非是一種簡單的行為規範的外在顯現,禮儀體現的是交際對象之間的相互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禮儀體現的是人類社會的道德和文明水準;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個人、家庭、組織、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息息相關,它關係到人類的綜合素養和人類的未來。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人們就能取得豐碩的成就。
現代人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越發意識到禮儀在生活、工作和生意場上的重要作用。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迫切需要掌握規範的禮儀,來充實自己,完善形象,以改進自己的人際關係,實現自身在社會中的存在價值。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在參考了有關禮儀、民俗學、倫理學、社會學、公共關係學等大量資料後,進行科學歸納,編撰了較為全麵、實用、係統的《最新禮儀規範》一書。
在編輯本書過程中,我們主要著眼於兩點:一是禮儀的傳承與更新。禮儀是一種民族文化傳統,隨社會變化發展而有增減變異。根據時代的變化,我們力求將傳統禮儀的傳承與更新疏理清晰,以適應和滿足現實的需要。二是閱讀與使用的實用性、方便性。當代人大多學習、工作繁忙緊張,讀書講求快捷有效。因此,我們在內容的選擇、體例的編排、行文的處理上,力求簡明扼要、一目了然,更具工具書”、手冊”的特點。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對廣大讀者有切實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