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富貴險中求(2 / 2)

這種觀點在當時來說,確實是振聾發聵!

這是徹底貫徹的張揚關於“一句話抓住眼球”的指導思想,把如此前衛的語言用在了文章的開篇。

編輯看到這兩句話,心情頓時抑製不住地激動,控製住感情,慢慢地把文章讀完。後文主要是針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經驗,以及對城市經濟的借鑒意義,除了關於“投機倒把”的論述與當前的政策走向不大一樣以外,再沒有大膽的語言,但是觀點新穎、邏輯清晰、論述嚴密,不失為一篇極為經典的理論文章。

編輯馬上將文章送到總編那裏,總編看了以後,也拍案叫絕,但總編也吃不準,馬上報到了中宣部,中宣部又傳到了首長處。

首長大筆一揮,將前兩句話劃掉,讓《經濟日報》照發。

一篇文章鬧出了如此大的動靜,自然驚動了各方。劃掉兩句話的手抄本文章,迅速傳遍了京城的角角落落。一天之內,各種針對文章的評論頓時送到了三大報的編輯處。於是,才有了第二天報紙上熱熱鬧鬧的場麵。

與此同時,各方的焦點都集中到了一個名叫郭德兵的人身上。

按理說,一個退役軍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如此好的文章的。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猜測,這件事背後肯定有人在幕後操作,為什麼會選中一個在西部小鄉鎮的司機,這裏麵到底有什麼玄機?

有人耐不住寂寞了,趕緊就此事展開了調查。

郭德兵被客氣地請走了,來的人是省委宣傳部的同誌。一輛小車在三溪鎮門口一停,與鎮黨委書記通了氣,直接把郭德兵給帶走了。從省城到三溪鎮,要七八個小時的時間,顯然,省委宣傳部的同誌昨天深夜就出發了,是連夜趕到三溪鎮的。

等縣裏的郵車慢悠悠地開到鎮上,大家看到報紙的時候,一些聰明人才猜測到郭德兵被帶走的原因,而大家看到另外兩家報紙對郭德兵的文章的否定態度時,便猜測:

這次郭德兵肯定要倒大黴了!

鎮上出了這麼大的事,鎮黨委書記哪裏坐得住,趕緊到縣裏彙報。縣裏也高度重視,摸不清其中的路數,經多方打聽,仍然得不到一點點的消息。

這就奇怪了?

縣委召開緊急常委會,針對文章的內容展開學習討論,希望從中弄明白一些道道出來。最終,常委會得出了結論:“事情堪憂,觀望為主。”

既然事情堪憂,鎮黨委書記心頭就沒底,沒精打采地回到了鎮上。

郭德兵被帶走,林誌強是最擔驚受怕的,因為郭德兵進入鎮政府,主要是他出的力。如今,郭德兵出事了,第一個倒黴的肯定是他,他第一時間便將消息傳給了張方建,希望張方建能夠從中做做工作。現在這時候情況未明,他不敢胡亂出手,但作為社會人員的張方建,有錢,是可以出手的。

張方建一聽,也根本抓不了韁,開始活動開了,同時通知了張揚的舅媽。

等鎮黨委書記從縣裏回來,他立即去給書記彙報,希望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書記正擔憂著呢,一見是張方建,心頭就有氣,拿出報紙,指著報紙上用紅筆劃出的線條,道:“你看,你兄弟能力強啊,文章都在全國報紙上發表了。這些觀點說得好啊,把全國的理論家都引出來了,你看這篇,再看那篇,都是指責你兄弟的文章的。這下,你兄弟麻煩大了,被省上的人帶走了,搞得不好就是******。”

“我們三溪鎮政府的廟小,容不下你兄弟這樣的能人,等他回來以後,還是另謀高就吧。”

******!一聽這話,張方建就急了。從書記處出來後,張方建趕緊找到了今天的報紙,仔細一讀,果然如書記所說的差不多。但是,他知道,以郭德兵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的,再聯想到這幾天張揚給郭德兵指點什麼文章?便瞬間明白過來,這件事,絕對是張揚搞的鬼。

這時,張揚的舅媽到了鎮上。

張方建簡要地給她說了一下事情的經過。舅媽一聽,郭德兵被抓走了,還可能是“******”?頓時急了,眼淚水兒止不住地流,一定要張方建替他想辦法。

張方建安撫住舅媽,帶著她回到家裏,一進家門,便找了個柴塊打張揚。

————————

很多書友關心本書的更新,離流了覺得很對不起大家,特別說明一下:從今日起,每日保底一更3000字以上,更新時間在下午5點左右;打賞和有效催更每達到50個(100起點幣算1個,588起點幣算6個),加更一章3000字以上。

多多打賞,催促離流更新吧。

現在是13個打賞,離下次加更還差3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