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管家在易家管家管了有二十年了,易揚自己也不會寒了人家的心。再說這方管家也是他父親的心腹,他也不敢過分拿大。客客氣氣的請進來又親自給他倒了杯熱茶,這才開口說話。“方管家今日是怠慢了,我這一回來上上下下的事情都要操心,一時間沒有顧的你這邊。”先是話語裏給足了方管家的麵子易揚這才把他要交待的事情說給了方管家。
“今日我就不回府了,父親那邊肯定有事情要忙。這次出去曆練之後才知道自己以前好多事情都是紙上談兵,所以我打算最近開始練兵就不先回去了。”
方管家也是看著易揚從小長大的,當然知道他們家這個小少爺從主意就正連府裏候爺的話有時候都不聽,就更不要說是他了。再說他能在靖海候府當管家當了二十年見識自然也是有的,覺得易揚這個做法也沒什麼錯。叮囑了下不要太操勞,注意身體之類的話後就告辭離開了,他還急著回去給候爺報信。
送走了方管家之後易揚終於能坐下來好好的舒口氣了,從一下船到現在他就沒有閑過,裏裏外外的事情都要操心忙的不可開交。
方管家一回到候府就被易鎮中喊到了書房,聽了方管家的回話易鎮中就打發了方管家下去,一個人在書房踱步思索起來。易揚的話沒錯,這次事情就是他自己去做也不一定有兒子做的好,尤其是做完了之後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知道改進就讓易鎮中對兒子刮目相看了。
原本從小就不省心的兒子能有這樣的變化,易鎮中除了滿意就沒有別的了。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兒子做事從來不與自己商量,往往是做了之後自己才知道這樣一來就是好多事情讓他措手不及。
擅自出兵去打吳國也就不說了,畢竟這步險棋也是他不得已為了易家做的。可是直接殺了統領周子木就讓他有些顧忌了,周子木這件事他還能壓下去陣亡的借口也能在朝廷那裏哄弄過去,可以後呢他在幹點什麼更出格的事來他這個候爺到時候指不定就是想幫忙也幫不上,搞不好還要牽連易家。
他自己也納悶易揚這無法無天的性子到底隨了誰,不管是他還是遠在京城的大伯也都不是這個性子啊。再往遠裏想想這性子倒是和那位易家開國從龍立下功勳的老祖有些相像,再往深處易鎮中自己也不敢想了。
這事情一件一件的自己這個老子倒是一直讓自己的兒子給調動了起來,恐怕他忙著練兵也是個借口是不敢回家麵對自己吧。易鎮中再三考慮還是準備等易揚回來和他好好的談談,兒子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他那個性子,不警告一下說不定哪天就給自己也給易家招了禍端。
琅琊郡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郡守趙靖然在得到消息後就八百裏加急把消息送到了京城。這一下得到消息的兵部不敢怠慢,當天上朝的時候就在朝堂上把奏折上奏給了皇上。這下子朝堂可就熱鬧了。
二天前剛把捉拿靖海候的旨意下達,這邊琅琊郡就被吳國打到了家門口。一個搞不好這琅琊郡就要出大亂子,前幾日還聯名上奏的李家的人也都被這個消息給嚇住了。這事情是不是有些太巧了,真要是巧合還好萬一不是的話他們一個擾亂朝綱的罪名可不算小。
朝堂上的大臣們簡單的商議了一下,就一致決定重新下旨並趕緊派人去追回那個已經走在路上的奉旨太監。從商議到決定這一切都是雷厲風行,即使是丟了麵子的皇上也在重新擬定的聖旨上蓋上了印璽。
下了朝堂親近李家的這些當官的都齊齊的去了李家的門第,他們還要到李家朝李家那位很少上朝的太師那裏討個章程。下朝沒多久京城的達官顯貴都得到了消息,有的稱讚易家命好有的卻覺得易家這是自取滅亡
少有人覺得吳國犯境這事是個巧合,對易家的膽大妄為咋舌不已。等到宮裏傳出消息下了朝的皇帝砸了一個杯子後,沒人想著參合易家這件事,全部觀望起來。就連下朝去李家拜訪的那些人也全部吃了一個閉門羹,傳出來的消息是李老太師病了閉門謝客。一時間京城的氣氛詭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