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種放療方式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劑量學比較(1 / 1)

三種放療方式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劑量學比較

論著

作者:張保義 李建斌 聶魯棟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三種治療方式對肺受照體積及其他器官或組織的受量情況。方法 選取7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別製定三維適型(3D-CRT)、體部伽馬刀(GK)、射波刀(CK)計劃。結果 三組間兩兩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 三種治療方式 肺受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arly _disibledevent=0.05。

2.結果

2.1患側肺受照體積比較 具體數據。

3.討論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局部治療主要以手術和放療為主[2]。非小細胞肺癌局部治療最主要的評價指標是放射性肺炎的發生幾率,其與肺的受照體積、劑量及肺功能狀態有關[3]。從表1及表2中可以看出在極低劑量區(≤5Gy)GK明顯低於CK及3D-CRT組,在高劑量區(≥45Gy),受照肺體積GK最小,CK次之,3D-CRT最大,三組間兩兩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

在極低劑量區, X線連續能譜中的低能量輻射在照射時貢獻了更多的極低劑量份額;致使三種放療方式中GK的極低劑量輻射最小。在低劑量區,X線連續能譜中的低能量輻射在照射時貢獻的極低劑量份額極少, CK及GK相較於CRT而言集束性更好;雖然GK相較於CK而言,GK有更明顯的集束性傾向,但伽馬射線較短的射程在低劑量區抵消了GK更優的集束性傾向致使CK及GK間無明顯差異。在高劑量區,GK集束性更優的特性表現的更為明顯,三者間兩兩比較亦有統計學差異。

肺平均受量(MLD)中GK及CK的集束性優勢再次得到充分表現。在雙肺受照體積中亦獲得了與患側肺相類似的結果,再次驗證了GK及CK在集束性上的優越性,對減少受照肺體有顯著的作用。

綜上,在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放射治療過程中,CK及GK相較3D-CRT在降低受照肺體積及減少放射性肺炎的發生幾率上有明顯的優勢,是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較為理想的放射治療方式[3]。

參考文獻

[1]胡逸民.見:殷蔚伯,穀銑之,主編.腫瘤放射治療學.第3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Hiraoka M,Nagata Y.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for early stage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Japanese experience.Int J Clin Oncol,2004,9(5):352-355.

[3]於得全,高宏,邵秋菊等.體部γ刀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劑量學分布及正常組織的保護[J].醫療衛生裝備,2011,32(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