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以原則為第一,才能做大做久(1)(1 / 3)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原則就是辦事的方圓,成事的規矩,行事的底線。

一旦突破了這一底線,縱有多少技巧和方法,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對人寬容

寬以待人,就是對人要寬容,和氣、大度。具體說來要求自己有寬廣的胸懷,能夠不計前嫌,並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顧及到別人的麵子,較少考慮自己的得失。

蘇東坡有一個朋友叫章惇,這人後來當了副宰相,執掌大權。他當政時,蘇東坡被他發配嶺南。後來,蘇東坡遇赦北歸,章惇卻被放逐到嶺南的雷州半島。東坡聽到這個消息,給章惇寫了封信,說: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受,這麼大年紀寄跡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帶地雖偏遠,卻無瘴氣,你應該多安慰你的老母親。可想而知,章惇自是羞愧不已。

蘇軾對一個幾乎將自己置於死地的人,在他落難時,還能盡朋友之責。這種寬廣的胸懷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正所謂“量小非君子”。

對人寬容不僅要寬以待人,還要不拘小節。

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兩個好朋友在一起聊天,也可能會在談到某件事情的時候,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最後變為爭吵鬧得不歡而散。其實,兩人本是很好的朋友,隻為一次爭執便大傷感情、失去友情,實在很不值得。另外,生活中也常見一些人因為朋友的一次招待不周、或者因為一次吃虧就與朋友斷絕來往的事情。

其實,如果靜下心來想想朋友的處境或者對這些事情一笑而過,你得到的不僅是朋友,更重要的是你會有一個好心情去麵對生活。

寬容,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注意朋友的自尊。

一個人如果損失了金錢,還可以再賺回來,一旦自尊受到傷害,就不是那麼容易彌補的。

中山是戰國時代的小國,一次,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土,正巧羊羹不夠,無法讓全場的人都喝到。司馬子期因沒喝到羊羹而懷恨在心,他跑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楚是強國,中山被攻破。國君外逃時,發現有兩個人拿著武器一路保護他,他問這兩個人來幹什麼,二人答:“我父親因您賜他一盤食物而免於餓死,他去世前叮囑,要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報效您。”中山君聽罷,感歎說:“給的東西不在乎多少,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深淺,在於你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一杯羊羹亡了國,卻因一盤食物得到兩位勇士。”

現代社會是交際的社會,人的個性越來越明顯,所以,朋友的自尊更是傷不得。好勝心極強,常常把事做“絕”,證明自己的正確或勝利才罷手,這就會傷了朋友感情。在一些小事上,你大可讓朋友“贏”上一把,高興一次,照顧照顧友人的自尊,這也是一個獲得多方麵好感的機會。重視友人的自尊心,有時也得抑製一下自己的好勝心。

一位先生在閑暇時找朋友下棋。一上手,他就對朋友咄咄逼人,搞得朋友十分緊張。而且,他故意賣一個破綻,朋友不知是陷阱,立即進攻,不想他使出殺手鐧,還得意地說“你死定了”。朋友臉上表情木訥。此後,這位先生再去找朋友,人家死活不肯與他下棋。

本來是娛樂,卻搞得那麼緊張,贏了棋,卻失去了朋友。可見要交朋友,就要寬容,以一顆平常心待人。

坦誠

坦誠指真誠待人,實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心跡。

對待朋友一定要坦誠,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共事。所謂誠信,可以理解為隻有用你的坦誠才能換取朋友的信任。

人常說,“患難之中見真情”,真誠,就是在朋友遇到麻煩時伸出援助之手。下麵是伊索寓言中一個故事,它告訴我們,在患難時刻最後見朋友的忠誠,那個拋棄朋友的人就不配得到友誼。

兩個人結伴穿越森林,突然,一隻大熊從叢林中跳出來。其中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安全爬上了一棵樹。另一個因無力一人同這頭熊搏鬥,便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地躺著,像是死了似的。他曾聽說熊是不碰屍體的,這肯定是真實的,因為那頭熊隻在他頭上嗅了嗅,便像對他是死的感到很不滿似的走開了。爬在樹上的那個男人從樹上跳下來。“那頭熊好像在你耳邊說了什麼,”他說,“它告訴你什麼來著?”“它說,”另一個男人回答道,“和一個在危險時刻拋棄朋友的人作伴是愚蠢的。”

對朋友的忠誠能帶給你的是朋友對你的信任。你對朋友的忠誠也會換回朋友對你的傾心報答。

亞遜斯有一次來到了阿爾卑斯山下,遇到了幾位天神,天神說:“亞遜斯,你有過朋友嗎?”亞遜斯:“有,他愛我勝過愛你們。”這句話激怒了天神們,他們決心殺掉亞遜斯的這位朋友,便詢問這位朋友是誰。亞遜斯看出了天神們的用意,就隱瞞不談。天神們拿出了各自的寶貝引誘亞遜斯,許諾他將有一位美貌無比的妻子,成為一個威嚴無比的國王,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未能打動亞遜斯的心。但神通無比的天神們還是抓到了亞遜斯的朋友,他們沒有立刻殺死他,對亞遜斯的話,他們並不十分相信,於是以同樣的手段去引誘亞遜斯的朋友,隻要他同意背叛亞遜斯,他將得到他所要的一切:美色、財富、權勢。和亞遜斯一樣,這位朋友也絲毫未動心,天神們既羨慕又慚愧,沒有一位天神去殺他們,悄悄地將他們放下了山。亞遜斯說:“我們彼此忠誠、信任,沒有什麼比我們的友誼更重要。”他們忠誠的友誼震驚了天神,為世人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