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理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2.掌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3.掌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內容與步驟。
案例導入
小梁,男,22歲,高職專科學曆。
基本情況:某高職應屆畢業生,機械專業,無社會經驗。
性格特點:堅韌,謹慎,認真,學習能力強。
個人目標:高級機械設計師。
小梁是個標準的高職生,當過班長,有領導者的潛質。2008年出現的經濟危機導致他遇到了工作難選擇的問題。他不清楚自己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或者說他不知道該怎樣確定自己要找的工作。
小梁畢業時,沒有實習經曆,所學的專業知識對找工作沒有什麼幫助是他最頭疼的事。雖說家裏人沒給他什麼壓力,但是小梁認為要找工作自己先要獨立。
因為有了這個想法,他便和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了“先就業”和“後擇業”的找工作道路。
也許有很多人認為小梁做得對,但是就是因為“後擇業”的想法,小梁便在飯館找了一個服務員的工作。當初是想很快換一個工作,但是因為自己的太過謹慎小心,小梁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換工作的好機會,在飯館幹了兩年,兩年中雖賺了些錢,但是小梁開始後悔了,因為他在大學中所學的東西差不多都荒廢了,不僅如此,自己的領導潛質也被消磨得幹幹淨淨,現在看上去他就是一個普通的服務員。
這是小梁的“悲哀”,也給了我們當今大學生敲響了一個警鍾。大學生現在雖然“貶值”,但還是不能盲目地跳到複雜的社會中去。必須有一個完整的規劃,有自己的目標,雖然還是要一步步地走到金字塔尖,但要選好起步的起點。
第一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逐漸成為當今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大學生作為我國人才生力軍,要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要把握好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就必須借助職業生涯規劃,盡早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培養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全麵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可以使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了然於心,並便於從宏觀上調整和掌控,能讓大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和精力;同時,職業生涯規劃還能對大學生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使大學生產生學習、實踐的動力,激發自己不斷為實現各階段目標和終極目標而進取。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自己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大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大學生職業目標定位
職業生涯規劃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擇、目標和行動。其中,知己、知彼是抉擇、目標和行動的基礎。
知己是對自己的了解,包括個人興趣、能力、價值觀、個性、職業錨及父母的管教方式與態度、學校與社會教育對個人產生的影響。認識自我是對自我深層次的解剖,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根據過去的經驗、經曆,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從而徹底地解決“我想幹什麼”和“我能幹什麼”的問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前提是認識自我,隻有認識了自我、了解了自我,才能有針對性地明確職業方向。
知彼是探索外在世界,包括行業特征、任職者需具備的能力、就業渠道、工作內容、職業發展前景、行業薪資待遇等。隻有在對外在世界深入了解後才會知道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積累相關方麵的知識和技能。大學生可以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來達到對外在世界的深入了解。知己是了解自身特性,知彼是了解職業環境,兩者具有密切的關係。而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任務就是使自我分析與職業分析達到平衡,找準職業目標定位。
二、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大學生找到職業成功的有效途徑對於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社會提供什麼工作,自己就幹什麼工作,通過社會環境分析,找出社會需要的職業,這就是職業生涯規劃;另一些人則認為,選擇“我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並製訂相應的計劃,為個人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徑,也就是如何把“我想做的事情”和“我能做的事情”有機結合起來,以及在社會的需求下如何實現的問題。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了自身的職業發展,大學生有必要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來加強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的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及提供輔助支持、後續支援的方式,從而找到自己職業成功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