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群眾文化活動的程序和過程:應該來說,群眾文化活動的程序和過程是群眾文化活動中兩個相輔相成、彼此依存的重要構成,也是體現群眾文化活動實踐、為廣大群眾提供精神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動態展示。程序是一個活動過程中采取的途徑,而過程是事物發展的程序和階段,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係。應用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去,其程序就是確立群眾文化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表現形式,運用載體,還反映在群眾文化活動的時間安排上和空間選擇上。這裏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包含了看得見的文化活動和產品,還包含了蘊含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無形文化價值,它們對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保障群眾文化基本權益、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麵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群眾文化活動中程序的安排選擇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群眾文化活動的終極目的,即廣泛的社會效益。
(3)群眾文化活動的資源:資源指的就是一切可以被人類開發並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既包含了自然資源,還包含了人類勞動的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帶來的資源形式。換句話說,資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種可以用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積累的客觀存在形態。如果從其性質上來分類的話,就是包含了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作為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與源泉,群眾文化活動所需的資源基本屬於社會資源,具體來說包含了文化基礎設施、社會人文資源和人力資源。其中,文化設施是基礎,社會資源是依托,人力資源是推手,這三個資源要素具備了,群眾文化活動就有了發展的條件與前景。
二、群眾文化活動體係構建的創新途徑分析
我們知道,群眾文化活動屬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範疇,它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目前我國群眾文化活動體係建設不夠完善的現狀,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盡快從創新的角度來構建一個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的群眾文化活動體係。應該來說,我們把群眾文化活動納入到體係化的範疇,是在實踐活動中感性經驗與理性認識的互動過程,是想要把在文化實踐過程中積累的感性認識提升至理論研究高度,並逐步形成一個科學的群眾文化活動理論框架,使群眾文化活動在實踐中有所依據,在社會效益上愈加合理高效,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的能動作用與公益性的社會價值。根據《辭海》中對於體係化的解釋,若幹有關事物互相聯係互相製約而構成的一個整體就是體係化。事實上,針對體係化的解釋和定義還有其他角度,比如說科學界和學術界,這裏我們就不一一贅述了。其實,無論體係化的解釋如何,我們認為,群眾文化活動體係化就是一種組織結構、程序和過程、資源以“優化整合”為原則構成的文化活動傳播方式,將群眾文化活動各個方麵、各個環節、各個階段、各個層次、各種策略加以係統的規劃和整合,強調各種資源的內部互動,使所有具備價值的因素合力產生更大的社會效力。但是,我們當前的群眾文化活動體係建設並不令人十分滿意,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說沒有做好足夠的理論準備,沒有形成完整、科學的理論體係以及相應的政策法規體係和製度保障體係等,這些都大大影響了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和推進。那麼,針對這麼一項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中的一個新課題,我們到底該采取哪些措施來加強並創新我國的群眾文化活動體係建設呢?具體來說,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努力和創新:
(1)我們要在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指引之下,努力保障每個人的基本權益,積極為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建設並維護好公共文化設施的基礎和硬件,做好文化產品的供給與服務,給廣大群眾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體現積極健康的社會效益。群眾文化活動要充分發揮重要的實踐性作用,把一些積累起來的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高度,積極引導並正確對待群眾文化活動。我們甚至可以從哲學的高度來思考群眾文化活動,認識群眾文化活動的生產規律,重視其作為精神生產中一種重要形式的特點,並有機結合物質產品的生產活動,有效發揮出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作用。這就是說,我們要使得群眾文化活動與物質生產活動融合起來,找尋群眾文化發展的新路子,建立符合群眾文化活動實際的工作體係,為更好的滿足群眾物質生活需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