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特點(2 / 2)

四、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調查相結合

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調查相結合進行是中國區調工作又一特點。1∶20萬區調分隊約有三分之一的技術力量進行同比例尺的重砂測量、化探及礦產調查工作,要求初步查明各種主要礦產的成礦條件、分布規律,圈出成礦遠景區。在提交區調報告時,必須同時提交同比例尺的地質圖和礦產圖。部署在成礦遠景區帶上進行1∶5萬區調工作的分隊,一般約有二分之一的技術力量從事礦產調查工作,要求作出區域礦產遠景評價,指出進一步找礦方向和成礦有利地段。對有代表性的有遠景的礦(化)點和有意義的異常,以及可能含礦地段,作出地表評價,在提交區調報告時,要提交礦產圖及有關圖件和礦點簡報。

五、采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的調查研究

區調工作中采用的手段有:路線地質調查、航空衛星照片地質解譯、重砂測量、地球化學勘查、地球物理勘查,並進行礦點異常檢查。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地利用各種手段及其成果,中國區調工作已有較完整的工作程序。程序大致可劃分為設計階段、野外調查階段、資料綜合整理、分析研究階段和報告編寫驗收階段。區域性的航空磁力測量、地球化學勘查和重砂測量、遙感工作和重力測量一般應超前完成。地質調查與礦點異常檢查驗證是並行的,放射性伽馬測量隨路線地質調查進行。在區調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段,既有利於深入基礎地質問題的調查,也有利擴大找礦的成果。

六、單幅測製或多幅聯測

區域地質調查既可以單幅測製,也可以多幅聯測。多幅聯測時,可合編一個設計,編寫一個區調報告,圖幅仍分幅出版,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加快速度。由於多幅聯測範圍廣,有利於航衛片地質解譯,也有利於基礎地質的綜合分析研究。四川盆地1∶20萬區調20幅聯測在短期內較好地解決了四川盆地中生代陸相地層問題,就是較突出的例子。

七、實測或編測結合

區域地質調查有實測,也有編測結合,或者在一個圖幅內部分實測,部分編測結合。當測區已做過較多的地質工作、地質研究程度達到或相當於所要測製比例尺的精度時,可以進行編測結合,減少重複工作。

八、逐級審查驗收

區域地質調查在開展野外地質工作之前,由分隊編寫設計;設計書由省(自治區、市)地礦局審查批準後,再開展野外地質工作。野外地質工作結束後,轉入室內資料整理。大隊要對野外地質資料進行野外驗收,如發現問題和不足,則及時補做野外工作。野外資料驗收通過後,轉入報告編寫階段。區調報告和各類圖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礦局主持驗收。驗收通過後,始得編繪出版。堅持審查驗收製度,保證了中國區調工作的質量和區調圖幅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