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開展邊遠高寒地區的1∶20萬區調,進行1∶20萬區調成果資料總結
一九七三年以後,中國東部各省1∶20萬的區調任務陸續完成,同時開始進行成果資料的總結工作。如廣東省區調隊於一九七三年完成了1∶20萬區調任務,一九七四年開始總結。經過三年時間,綜合研究了全省1∶20萬區調資料、礦產普查勘探及科研成果,編製了廣東省1∶50萬地質圖、礦產圖、構造體係圖、岩漿岩分布圖以及鐵、銅、煤、磷的成礦預測圖,編寫了相應的說明書。接著,江西、陝西、安徽、江蘇等省區調隊也相繼進行了1∶20萬區調成果資料的全麵總結工作。
一九八○年十一月,地質部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區調工作會議上,對1∶20萬區調提出四點要求:(1)當前1∶20萬區調工作應以提交區域地質成果為主,所提交的區域地質調查圖件是國家的基本圖件,供各有關部門使用。(2)今後1∶20萬區調主要在西部和北部地區,應根據那裏的自然地理和經濟條件適當調整和安排區調工作,特別高寒地區的圖幅允許適當降低測製精度;對部分湖泊、沼澤、冰雪、沙漠、厚掩蓋等地區,凡有條件或條件成熟的,應充分利用各方麵的有關資料,以編測結合方式安排工作。(3)已完成1∶20萬區調任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隨即開展區調成果資料的總結工作。(4)全國不少1∶20萬地質圖件測製的時間前後相隔十至二十多年不等,因此,隨著填圖人員實踐經驗的豐富、地質理論的發展、測試技術的改進、新的區域物探、化探資料的取得,以及對礦產資源評價要求的不斷變化,必須考慮和開始對老圖的修測再版工作。
甘肅省區調隊為支援青海省1∶20萬區調工作,於一九八一年派出調查分隊,承擔了工作條件極差的祁連山主脊4個1∶20萬圖幅的測製任務,按照地質科學考察的要求,於一九八四年完成野外調查,為兄弟省之間的相互協作提供了範例。
一九八一年八月地質部決定,在總結1∶20萬區調工作的基礎上,以省、自治區為單位編寫《中國區域地質誌》,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到一九八四年,江蘇、上海、江西、廣西、福建、安徽、貴州、湖南、廣東、吉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礦產局先後完成了此項任務。《中國區域地質誌》全麵係統地綜合分析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已掌握的大量地質成果資料,對各時代地層、岩漿岩、變質岩、地質構造、地質發展史等各個方麵的基本特征及各種地質作用進行綜述,並附有1∶50萬—1∶100萬地質圖、岩漿岩圖、地質構造圖以及有關專業圖件,是一本綜合性的基礎地質科學專著,在地質找礦、科研、教學、經濟建設以及對外學術交流等方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國三十多年區域地質調查以及其他各項地質礦產工作的結晶,也反映了中國地質科學技術和區域地質調查研究的水平。
關於1∶20萬區調老圖的修測再版,八十年代以後,安徽、遼寧、陝西、湖北、新疆、山東、廣東等省、自治區已先後開始進行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