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書法是中國罕見的文化遺產
藝術長廊
作者:丁吉林
追憶遠古,先祖在甲骨上刻字,記錄先人們的生活勞動,萬事萬物,是以形象求神韻。高山大川,江河湖海,皆入字行,人倫心態,均韻字意,以後形成了真草隸篆,流派紛呈,書法被定為國粹,但是“反正書法”是“國寶”,這樣的定論沒有半點誇張。
反字的應用最早追憶到商周時期的翻模術,西晉時期的捺印術,到北宋的活字印刷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用的都是反字,沒有反字,就沒有活字印刷,古代老祖宗們傳播文化用手抄、刀刻、石刻,後來“活字印刷”的出現對中國曆史文化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近代用的鉛字印刷都是反字,隨著電腦的出現,鉛字印刷也退出了曆史舞台,反字印刷,這一流傳了千年的正規文化遺產慢慢的失去往日的輝煌。
為使老祖宗們留下的國寶不失傳,李營先生三十年如一日,專心研究反字文化,他用書法的形式傳承反字文化,形成他自己獨特的書法體係“反正書法”。
“反正書法”在國內掀起了收藏熱,軍、政高層,社會名人、高檔館所爭相收藏,為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失傳,李營先生一直不斷在探索在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