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裱是整個修裱技術的核心。托裱後的文件,要求具有“薄、光、平、軟”等特色。因此,托裱過程中須注意掌握一些主要的原則,即寧薄勿厚,寧軟勿硬,糨糊寧少勿多;配紙顏色寧淺勿深;能修補者勿托裱;能幹托者勿輕易濕托,等等。
對於珍貴檔案,修裱時須特別慎重。要分析研究文件特點,製訂出操作方案。必要時,還應先做模擬性試驗,可行時再穩妥從事。
3.幹燥檔案文件修裱後的幹燥方法。
(1)用繃子晾幹。繃子也叫紙牆或大牆。一般小的可以移動的叫繃子,固定的叫紙牆,更大的紙牆叫大牆。用繃子晾幹修裱的文件有許多優點:在室溫條件下幹得快,繃得展,不損傷檔案。
(2)用吸水紙壓幹。這種方法適用於補缺、托補、溜口或其他少量修裱的檔案進行幹燥,它費用低、靈活、方便。
4.修整和裝訂。修整是將經修裱後的多餘紙去掉,或裁切成規定的幅麵,對出現的皺紋或變形要打濕壓平。
裝討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檔案,防止不必要的磨損,防止散失,也便於保存和利用。
裝訂成的卷、冊不宜過厚、過薄,太厚不宜翻閱,太薄不便上架。案卷封麵或卷皮的下底邊應大於檔案,以有利於保護檔案。
卷、冊封麵,應按檔案文件的具體情況適當選用,一般以硬質封麵為好。
一些珍貴的、具有重要曆定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檔案封麵的修裱裝訂,應盡可能保持原來麵貌。
三、加膜法
加膜法就是給紙張強度大大降低了的檔案正反兩麵各加上透明網膜。檔案夾在透明網膜中間,既能正常閱讀,又能提高紙張的強度。加膜法可分為熱壓加膜和溶劑加膜。
1.熱壓加膜。是對檔案正反兩麵熱封一層23微米厚的醋酸纖維素和一層紗,次序為—薄膜—檔案—薄膜—紗紙。照此排列好後,送入加膜機進行墊壓,溫度則根據需要控製在80℃~150℃,壓力5~30公斤/平方厘米,時間30秒~3分鍾。經過加膜的檔案,醋酸纖維素薄膜在高壓加熱的情況下滲入檔案紙張和紗紙的孔隙內,形成了一個牢固的整體。國外資料介紹,熱壓加膜的設備有汽熱平板機和電熱輥壓機。
熱壓加膜的缺點是檔案要經高溫高壓,對紙張強度不利。
2.溶劑加膜。不用熱壓機,而是選用一種溶劑把透明薄膜粘貼在檔案上。
操作時按紗紙—薄膜—文件的次序,在光滑的平麵上展平,用棉布或棉球蘸丙酮,從紗紙表麵中心開始向四周塗刷。丙酮使用檔案和紗紙、薄膜粘合在一起,再在表麵加壓,使之進一步粘合。正反兩麵用同樣的方法分別處理。最後用適當方法將加膜後的檔案壓平。
這種方法,避免了熱壓高溫對文件的影響,但由於丙酮有毒、易燃,操作時應避免明火,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3.絲網保護法。將檔案文件展平,對好破口,放在兩麵噴有乙烯類樹脂的蠶絲網中間,即絲網—檔案—絲網,再放入兩張氟塑料薄膜之間,然後放在熱壓機上,加溫加壓。達到一定溫度後,關閉熱壓機,取出檔案,稍待一會兒,揭下塑料薄膜即可。
絲網保護法的優點是大大提高檔案紙張強度,透明度高,輕而薄,耐老化,可塑性好,用酒精水溶液塗浸後即可揭下。該法適用於易碎易壞的檔案,雙麵書寫、印刷的檔案,水溶性字跡的檔案,加固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