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實施愉快教學法
小學生學習大多從興趣出發,在課堂上當孩子們對老師的講課感興趣時,精神就會格外集中,孩子們就會用表情和眼神向老師傳遞信息。老師要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中總結經驗,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運用多種教法,例如:直觀教具、彩色畫麵、電教手段等都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又如運用比賽、遊戲、競爭、討論等方法也可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幽默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良好的示範,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使學生覺得親切愉快。
四、自製樂器練伴奏,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審美能力。由於條件所限,各種打擊樂器不能實現人手一件,大大影響學生的情緒。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發動學生在家長幫助下自製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做沙捶;用鐵絲將酒瓶蓋兒串在一起當串鈴;用兩個香脂盒對擊做小鑔,用鉛筆敲紙盒當小鼓等。學生用自製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我在教學生學唱《過新年》時,做了這樣一個集體練習: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組,第一組擊小鼓,第二組打小鑔,第三組唱歌,第四組手持彩綢表演。這樣反複練習,邊唱邊奏邊舞,寓藝術熏陶於表演之中,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整個教室洋溢著幸福、歡樂、喜悅的氣氛。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圖、講、演結合,誘發欣賞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曆過的生活閱曆和經驗感知體驗。小學生正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生活閱曆淺,經驗積累少,要使他們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目的,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麵、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幫助他們理解作品,再讓他們在動聽的樂曲聲中自由充分地想象、體驗,根據對音樂的理解程度,以及直接、間接和形象的記憶,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出來。我先結合插圖講了兒童比賽騎竹馬時的熱烈場麵,然後初聽音樂一遍,複聽音樂時讓學生舉手表示出中間部分的音樂。由於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因此聽時特別認真、細心。為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緒,再聽音樂時便讓幾名學生拿著教杆、尺子當馬騎,同學們興高采烈、情緒高漲,表演得非常精彩。在從感知到體驗的欣賞過程中,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更準確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樂,充分欣賞音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