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策略
1.加強職業意識引導,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
從高職學生入學開始,學校應當通過開設職業指導相關課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專業的特點和以後從事的行業對職業者的要求,使學生正確定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老師通過在職業禮儀、求職技巧等方麵對學生培訓,提高學生就業能力,並帶學生觀摩就業市場和參加招聘會,幫助學生了解勞動力供求信息,認識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邀請專業教師、行業精英、往屆畢業生,用親身經曆和實踐經驗引導學生發揮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與合作,激勵他們努力實現職業理想。
2.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素質。
高職院校要積極研究確定對應專業群的職業素質標準,在學生專業學習的全過程,將職業素質養成滲透其中,建立教學、教育相互貫穿融為一體的職業素質培養體係:通過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理論和實操課程等課程體係,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實踐能力更強,更能適應未來職業的發展和變遷要求;通過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能結合實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傳授知識和技能外,還應該通過言談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給學生敬業、負責的職業態度;學校通過積極開拓專業實訓基地,讓學生在企業實訓(體驗實訓、頂崗實訓、就業實習)過程中接受企業文化,在實踐中養成職業習慣,形成職業能力。
3.加強學生日常規範管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心理素質。
從職業素質養成途徑來看,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是基礎。高職院校通過製定完善各種規章製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管理,讓學生在校園生活的小事小節中為以後成為“職業人”做好準備:在集體生活中力戒散漫無紀,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在學習中大膽探索,學會創新進取;在勤工助學工作中盡職盡責、勇挑重擔,形成敬業奉獻的品質……通過點滴的日常生活習性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讓學生“會做人、會做事、會生存、會發展”,鍛煉實際履行職業道德規範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像春風細雨般滋潤熏陶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職業素質:一是積極開展各種特色鮮明、有吸引力的主題活動,如新生文化節、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學雷鋒活動月、愛國電影展、職業禮儀大賽,等等,通過活動,學生拓寬了視野,啟迪了心智,陶冶了品行;二是定期邀請名人學者、企業家等進行人文知識講座和創業報告,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樹立創業的自信心;三是鼓勵學生社團的發展,讓學生在各種社團活動中培養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
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學校、教職員工、學生共同提高對職業素質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從實際出發,在具體的教學、教育過程中,積極探索各種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開展各項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為高職學生走向社會增強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高紅梅,王喜枝,田春麗.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現狀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2(11).
[2]王益飛.淺論如何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1(63).
[3]劉麗娟,朱智.淺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現代企業文化,2010(21).
[4]曾紅萍.職業基本素養和能力教育探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3(3).
課題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立足職業素質養成的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立項號:2013JGB41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