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了解學生,鑽研教材,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隻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程度,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具體情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讓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次,教師應當不斷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備出適應學生發展、能夠滿足課堂教學需求的好課。
五、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相對突出,信息技術理論課的枯燥,使得傳統的講授型學方法不適應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尋求新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
1.形象教學法
小學生對物體的感官認知超過了理性認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實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根據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優勢,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如《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教學開始,教師應有意識地不說電腦術語,而是讓學生自己接觸電腦。首先告訴學生計算機各部分的名字,然後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將名稱與電腦實物配件相配對,接著引導學生看看每個部件的線通到哪裏,看看那裏有什麼。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很快了解計算機的各個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間是如何連線的,更可以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提高學習興趣。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在各個學科都得到了運用,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也不例外。任務驅動法是教師提出一係列的任務,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學環節的設計應具有靈活性,教師應當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以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其次,教師應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擔當指導者、引導者的角色,在不束縛學生思維的基礎上加以指導;最後,教師應做到賞罰分明,及時對學生的作業作出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以便學生及時地糾正自己,爭取更大進步。
3.遊戲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即采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獲得知識。這種方法經常用於小學課堂中,而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更促進了遊戲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遊戲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遊戲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分量,形成主體意識,敢於參與,勇於表現,慢慢地把“學計算機”變成“玩計算機”。這樣,既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電腦知識基礎,又容易讓學生接受,實現“寓教於戲”,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地、快樂地學好這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