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①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規律,讓學生的思維“火”起來;②讓學生體驗科學家一樣的智力活動,享受數學發現過程中的快樂;③營造“探究場”,讓學生成為研究者、探索者和發現者,進行數學的再發現和再創造.)
4.去偽存真,形式化(學生完成):
平方關係:sin■α+cos■α=1,1+tan■α=sec■a,1+cot■α=csc■α.
商數關係:tanα=■,cotα=■.
倒數關係:sinα·cscα=1,cosα·secα=1,tanα·cotα=1.
(設計意圖:①分門別類,便於記憶;②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批判性,透過現象看本質,優化觀察對象,從繁雜無序中捕捉最有價值的信息;③培養擺脫“混亂”局麵,在“困境”中新生,從“迷津”走出,突破思維瓶頸,讓學生的思維“跳”起來.)
5.去粗取精:平方關係:sin■α+cos■α=1;商數關係tanα=■;倒數關係sinα·cscα=1.
(設計意圖:以美啟真,讓學生的思維“樂”起來,體現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和諧美.)
【達標訓練】
6.通過題組練習,熟悉運用公式.
通過教師設計達標訓練和學生編題等方式,教會學生設計情境,並在問題情境中體會公式的正、逆、變用,並了解公式隱藏點(定義域),領悟其本質.
(設計意圖:在實踐、思想交鋒和反思中,讓學生的思維“深”入下去.)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經過了重新設計後,取得了成功.課堂上學生通過激趣式發現、互動式探索、啟發式討論、反饋式評價,體驗觀察、探究、發現、分析、歸納得出數學規律的學習過程,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表達交流等數學能力得到發展.同時這節課優化了學生思維品質,培養了學生樂於探索、勇於發現、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創造鮮活的數學,享受數學的快樂,發現美、體驗美、感受美和創造美,以美啟真.
本課的教學設計正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注重課程的發生和開發過程,注重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關注學生的發展和情感體驗.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親自參與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成為積極主動的建構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海晨,李炳亭.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
[3]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沈新權,沈誌榮.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J].中學教研(數學),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