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趕路要緊”到“悟空,你在哪裏”及其他(2 / 2)

二、從“悟空,你在哪裏?”到“非悟不成”

佛性之體是“空”,佛性之用是“能”,佛性之修是“淨”,靜中之度,非悟不成,唐僧是很希望自己的徒弟具有悟性的。悟空、悟能、悟淨,各有所能,各具特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佛學思想體係。小語教學如佛學境界一般,每位教師都要任其自然,因材而教,一切本然為空,無可執著,即得自在。在語文教學中要戒貪嗔癡,隻有知道舍,才能有所得,每一課什麼都想抓,就等於什麼都沒抓。要扣住重點,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養成獨立閱讀能力,才能有所得,學以致用,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靜”下心來,悟“能”,才能達到“空”的境界。

如:《三打白骨精》教學片斷:

《三打白骨精》是由“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改編的,情節曲折生動,學生很愛讀,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體悟。

1.說說孫悟空的本領。

2.《三打白骨精》是哪本書裏的故事,你知道《三國演義》《水滸傳》裏含有“三”的故事嗎?

生1:《三國演義》有“三顧茅廬”。

生2《水滸傳》裏有“三打祝家莊”。

生3:《紅樓夢》裏有個“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3.從文中你可以看出白骨精是個什麼樣的妖精?

生1:妖精很精明,“悟空剛走”,她就發現了唐僧。

生2:她“詭計多端”,她“搖身變作美貌的村姑”,拎齋飯徑直走到唐僧麵前,想在唐僧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抓了就走。

生3:從“扔下一具假屍首,化作一縷輕煙逃走了”看出白骨精會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

生4:從“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說明妖怪會心理戰術,她知道唐僧“膽小怕事,人妖不分”,加上八戒又是個食鬼、餓鬼,所以妖精想,此技必然會成功。

生5:從“白骨精不甘心就這樣讓唐僧走了,又變成一個白發老公公,假裝來找他的妻子和女兒”說明白骨精還會連環記,她先用“美人計”騙過八戒,後用“金蟬脫殼”拋下假屍,接著用“苦肉計”博取同情,再用“離間計”害得悟空“享受”緊箍咒。

……

4.從文中你可以看出孫悟空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1:“從南山摘桃回來,睜開火眼金睛一看,認出村姑是個妖精,舉起金箍棒當頭就打”說明悟空天生本領高強,能識得妖精,“舉起金箍棒當頭就打”說明他果斷聰明,“劈臉一棒”打的是要害,打得很及時。

生2:“悟空打開罐子,從裏麵跳出來幾隻青蛙、癩蛤蟆,根本沒有什麼齋飯”說明孫悟空善於識破敵人的詭計。

生3:孫悟空“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說明孫悟空鬥勇更鬥智,也說明我們每成功一件事都要付出巨大代價。

……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者抓住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從而理解主人公的特點,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一定要切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探究中生成,這才能讓學生練出“火眼金睛”,修得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