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我們的彙報,甘主任對百萬農民集資投入化肥廠技改工程的行為非常感動。他十分誠懇地說,現在國家財力非常困難,這件事不是計委就能定的,待我和有關部門商量後再說。接著,甘主任聯係了海關總署署長戴傑,戴署長得知後應允此事作特殊情況處理,但還需要財政部的同意。9月27日,甘主任親自動筆向國務委員、財政部長王丙乾寫了彙報信。
甘主任在信中這樣寫道:這是一套6萬噸合成氨二手設備,580萬美元,由重慶市用自有外彙償還。國內配套資金是市、縣和農民集資解決,可以落實。項目也納入了化肥專項計劃。因項目本身並不盈利(支農,隻有微利),集資也很不容易,再交關稅和增值稅就辦不成了。我同海關總署戴傑署長商量,戴傑同誌表示,可作為特殊情況,準予豁免關稅和增值稅。但需請示您批示同意,他們就可以處理。
這封體察民情的信當天就送到了王丙乾部長手裏。王部長閱後當即作了重要批示:“可作為特案免稅,告海關,國稅局辦理。”這15個字的批示對我們而言真是重若千金啊!與此同時,應海關總署戴署長要求,聶辦也給海關總署寫好了相關信函。
30日,我們懷著欣喜的心情,帶著聶辦和甘主任的信函來到海關總署,總署稅務司的周複基司長接待了我們。周司長聽完我們的彙報後說,你們談的情況和困難,戴傑署長也知道了,他要我們研究一個意見,請示財政部定。當我們出示了王部長的批示後,他說:王部長已經批了,我們即速辦理就是,並將電告重慶海關。
向海關總署彙報後,我們鬆了一口氣,隨即啟程返鄉,並滿懷信心地期待著海關總署的書麵通知。終於,10月7日,海關總署以“(89)暑稅字292號”正式文件特準江津、江北兩縣引進化肥生產設備的關稅、增值稅全部豁免。這是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和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更體現了國家對重慶農業的扶持。
這筆關稅豁免後,江津化肥廠技改工程不負眾望,進展順利,僅用15個月的時間就建成投產,新增合成氨3萬噸、增加尿素生產能力4萬噸,創造了國內同類型建設項目的建設周期紀錄,結束了重慶地區不產高濃度化肥的曆史。1992年初,技改竣工投產,聶帥聞訊,倍感欣慰,親自為化肥總廠題寫廠名,致該廠發展成為重慶市化肥生產基地。帶著這份殷切期盼,1994年,廠生產尿素3.3萬砘,碳氨5.5萬砘,完成工業總產值4369萬元、實現銷售收入5837萬元,全員勞動生產達49?420元,分別比技改前的1989年增長1-3倍,因此被化工部評為“全國化肥生產先進企業”。江津化肥總廠的崛起,為江津農業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力保障了江津的軍需民食,並於1994年成為全國產糧大縣之一。不僅如此,1996年,國家化工部又批準江津化肥總廠3萬砘/年合成氨裝置“四改六”擴建工程項目,總投資3125萬元。項目建成投產後,增加合成氨2萬砘,增產尿素4萬砘,增加銷售收入2500萬元,新創利潤780萬元。江津兒女已將聶帥遺願變為宏圖。
聶帥關心人民、關注民生,他對我們的諄諄告誡,雖然時過20多年,但於現在甚至將來都極有現實意義,我們當銘記在心,大力弘揚,為保障人民豐衣足食、幸福美滿而盡心盡力。
1992年5月14日,敬愛的聶帥辭世,共和國最後一顆帥星殞落。在舉國同悲的日子裏,我和辜文興同誌在北京向老人家告別,並從八寶山的一棵柏樹下捧回一杯帶有聶帥骨灰的泥土護送回江津,安置在聶榮臻元帥陳列館銅像基石處。親睹著家鄉的變化與發展,聶帥定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