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動畫
30+
作者:鄭宇
動畫也可以深刻,先鋒,批判,更可以是個體身份和觀念表現。
相當無意的,撞進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卻邂逅一片桃花源。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正在此間舉行——樸實的水泥地麵,單一的白色隔斷和陳設,都預示著此動畫展與我們想象的那種童年回憶大相徑庭。盡管一進大門,左手邊巨大的屏幕上放映的,正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但這顯然是在向經典致敬。
這裏展出了56個藝術家和團體、近100個獨立動畫作品,幾乎是一部中國獨立動畫從無到有,10年發展的編年史。每個藝術家都有一個獨立的電視機或投影儀來展示作品,邊上隻寥寥數筆對藝術家或團體的介紹,參觀者要做的就是戴上耳機心無旁騖地欣賞,並與藝術家對話。
創作《天書》的藝術家徐冰,帶來了最近的水墨動畫《漢字的性格》,這是對趙孟頫手卷《大乘妙法蓮華經卷第三》的觀看、分析和想象。《漢字的性格》以一筆藏鋒的“一”字開篇,再由一生萬物,從趙孟頫的手卷到《鵲華秋色》圖,用動畫影片的方式,通過展現漢字演變的曆史,闡述漢字與中華民族性的關係。
與水墨黑白灰渲染的氣質完全不同,卜樺在《LV森林》裏展現出極為華麗的色彩,用來講述現代社會的男女關係,當一位全身上下裹著LV的美女從極度奢華而糜爛的物質生活中走出來時,以“生殖器+房子“為表征的男性,已經追隨另一位更有風情的美女而去。隻有麵目平凡的女人,因為被物質盛宴和欲望男性冷落,才有機會回望心靈,而獲得豐盈的精神家園。
陳卓和黃可一的作品《中國嘉年華》則讓觀眾的耳膜在不斷的亢奮尖叫聲刺激的同時,還能清晰地聽到背景中熟悉的新聞聯播片頭和火箭發射倒計時。《中國嘉年華》討論的是,在每天都有奇跡發生的偉大時代裏我們自身和社會的關係。這場遊戲癲狂、刺激、令人窒息,但我們已經離不開這樣的中國式狂歡。
相比較而言,曹斐的三幕短片《影夢人生》更能喚起我們對動畫的全部記憶。欣賞這個全部用手影來表演的作品,就像小時候看皮影戲一樣。不過這充滿童趣的表現方式背後,是快速轉變的形態:一塊金子,動物們那裏隻是塊石頭,獵人卻為此獵殺了動物;一棵飄搖的樹變成了那正在改變自然風光的起重機。
這就是獨立動畫,可以深刻、先鋒、批判,直抵內心。
誠如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副主任王春辰寫的那樣:他們是商業動畫之外,並與之相異的創作,從這些獨立動畫影像的觀看與閱讀中,會透露出中國及這個世界的個體性價值的端倪。其動畫之意義並非滿足視覺消費的娛樂、意識形態的說教,而是展示睿智、幽默、辛辣、深刻、陌生、異質、批判的品格,是以動畫影像的方式在對世界進行藝術的思考、觀念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