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經濟實力的基礎情況來看,還是從工業、科技區域布局來考察,俄羅斯占有了原蘇聯工業的絕對優勢。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集中了原蘇聯紡織工業1/2以上,機械工業1/5。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是原蘇聯重要的加工工業區,精密機械製造、機電、化學和有色冶金等部門均較發達。北方區木材采伐、鋸木製材、經濟用材運出量和製漿造紙工業均居原蘇聯的首位。烏拉爾區的采煤業居原蘇聯第二位。
〔農業〕
從60年代以來開始實行集約化經營,主要是全盤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水利化、科學化和知識化,從而逐步改變以前的粗放經方式,使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俄羅斯農業中的主要項目,如穀物、馬鈴薯、亞麻、肉乳等產品,占原蘇聯的1/2到1/3。近年來農業生產發展水平速度受到動蕩局勢的影響。
〔交通運輸〕
鐵路為主導,1990年鐵路運營線總長85000公裏。西伯利亞7416公裏長的鐵路中的6000公裏是世界最長的電氣化鐵路。公路在交通運輸中占有重要地位。公路總長71萬多公裏。以莫斯科為中心,14條公路幹線,四通八達。海洋運輸和內河航運發展都較快。此外還有發達的管道運輸。航空運輸以客運為主,與80多個國家有航線相通。
城市
莫斯科
俄羅斯聯邦的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俄羅斯歐洲部份中部,跨莫斯河及其支流亞烏紮河西岸。麵積900平方公裏,人口900餘萬(1991年末)。
莫斯科是全俄最大的工業中心。工業總產值居全俄首位。該市擁有各種工廠2000多座,前蘇聯最大的商業及金融辦事機構都設在莫斯科。莫斯科是前蘇聯及全俄最大的科技中心,許多科研機構和近百所高等院校設在這裏。還有各種劇院30多座,博物館80多所。莫斯科有許多名勝古跡。古建築群克裏姆林宮建於14~17世紀。十月革命前是俄國沙皇的宮殿;革命後,克裏姆林宮一直是前蘇聯黨政中央機關所在地,現在是俄羅斯聯邦政府所在地。建於15世紀後期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一直是俄皇舉行加冕大禮的地方。建於16世經的天使大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曆代帝王的墓地。81米高的伊凡大鍾樓是克裏姆林宮最高的建築物。離鍾樓不遠處陳列著的“鍾王”和“炮王”,據稱是世界最大的鍾(重200多噸,高達10米)和世界上最大的鐵炮(重40噸)。克裏姆林宮北角有古兵工廠,現為兵器陳列館;南角是古武器官,現為武器博物館。
紅場緊依克裏姆林宮牆,是莫斯科的中央廣場,全長700米,寬130米,總麵積9萬餘平方米。17世紀中葉起開始稱“紅場”。17世紀以來,這裏既莫斯科的商業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讀重要詔書和舉行凱旋檢閱的場所。十月革命後,紅場成為原蘇聯慶祝重要節日的地方。
列寧墓是紅場上最重要的建築,位於紅場西南方。初建時為木結構,1930年改用石建。陵墓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麵。墓前刻有“列寧”字樣的碑石淨重60噸。莫斯科的地鐵於1935年正式通車,目前已有7條放射線和一條環線,全長195.5公裏,居世界第五位。115個車部,客運量居世界第一位。莫斯科綠化麵積占全市麵積的40%,人均綠地麵積20多平方米。有11個自然森林區、98座公園、800多個街心花園。大環行路以外的防護林帶已達7200多公頃。
聖彼得格勒(原列寧格勒)
俄羅斯第二大城,中央直轄市。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麵積570平方公裏,人口494.8萬(1987)年。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交通樞紐,有12條鐵路幹線在此交彙。最大海港,吞吐量每年近1000萬噸。這裏是重要的國際航空港,11條航線同國內200多個城市以及20多個國家通航。市內有200多條公共電汽車線,地下鐵道總長近100公裏。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科學文化城。市內設有研究單位300多個,高等、中等專科學校130多所。市內的各種劇院、音樂廳有20多個,圖書館2000多個。
聖彼得堡名勝古跡眾多。斯莫爾尼宮建於1906~1908年。原是沙俄貴族女子學校,1917年十月革命期間,成為無產階級武裝起義的指揮部。
冬宮坐落在皇宮廣場上,是曆代沙皇的宮廷所在地。建於1754~1762年,共有大小宮廳和房間1000多間,是一座巴克羅式的三層建築。十月革命後,冬宮成為與之相鄰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共收藏270多萬件藝術珍品,館內分史前文化、希臘羅馬文化、東方文化和俄羅斯文化各部。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作為軍艦博物館永久性地固定在涅瓦河上。伊薩基輔大教堂高達102米,是聖彼得堡最高建築物。建於1818年。教堂可同時容納1.4萬名信徒,曾與梵蒂岡、倫敦和佛羅倫薩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
聖彼得堡是世界著名的橋城。在這裏,它既是交通設施,又是一座座出色的雕塑藝術,有4座橋最為著名,即紅橋、藍橋、黃橋和綠橋,統稱彩橋。紅、藍二橋的橋名一直保持至今。綠橋是座吊橋,建於18世紀,已改名民族橋。紅橋是鐵橋。藍橋是市內最寬的橋,建於1818年。黃橋已易名為佩夫切斯若橋。
下諾夫哥羅德
高爾基州的首府,俄羅斯聯邦的第三大城市,位於奧卡河注入伏爾加河處,市區跨奧卡河兩岸。麵積334平方公裏。人口1425萬(1987)年。
下諾夫哥羅德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以機械製造為主,其中的運輸機械製造業、汽車和河船舶製造業在前全蘇均占首位。商業比較繁榮。下諾夫哥羅德是重要的交通樞紐。6條鐵路線在此交彙。公路四通八達,航空線通往全國各。又是伏爾加河沿岸最大的港口之一。下諾夫哥羅德也是科學文化中心之一,有10所高等院校和數十個科研機構設在這裏。
下諾夫哥羅德保存有建於13世紀的大天使大教堂,建於16世紀的城堡、17世紀的報喜修道院、聖母升天教堂、基督教升天大教堂,建於18世紀的聖誕教堂等。無產階級文學家高爾基誕生在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