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品讀民間(7)(2 / 3)

看相先生對他說:“大人姓侯,侯者,猴也,難怪大人天生猴相。猴生於林,性喜爬樹、攀高。大人必須廣栽樹木,封山育林,才能步步高升,封侯拜相。”侯縣令聽了看相先生的話,高興壞了,立即下令全縣封山育林、廣栽樹木。他聞聽郭羅鍋善於栽樹,急忙派人把郭羅鍋請到縣衙,封了個“栽樹師爺”的頭銜,專管全縣栽樹,每月給予俸祿,郭羅鍋本來就喜歡栽樹,現在專做自己喜歡的事,每月還有銀子,何樂而不為?他歡天喜地地於了起來。這一來,許多人都為郭羅鍋慶幸,說:“郭羅鍋栽樹栽得好,還是有好報,看人家現在當了栽樹師爺,管全縣的栽樹,又風光,又實惠。我們還是學學郭羅鍋,把樹栽得好好的。”那位栽樹栽得不好的鄰居,也連聲稱是。郭羅鍋當了幾年栽樹師爺,全縣的森林越長越好,樹越栽越多。郭羅鍋的名聲傳到京城,皇帝決定將他召到京城來管理禦花園的花草樹木。侯縣令把這個消息告訴郭羅鍋,郭羅鍋說:“我一大把年紀了,不能離開本鄉本土;再說我又是個駝背,到京城去,還不把別人笑死!”他堅決不肯去。侯縣令沒有辦法,隻好上奏皇帝,說郭羅鍋年老多病,無法到京城供職。皇帝也不勉強,這事便不了了之。有人又笑話郭羅鍋有官不會當,有福不會享,那位鄰居還說:“他天生就是個受窮的命。”

郭羅鍋聽了,也不生氣,笑一笑就算了。不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叛軍攻破潼關,占領了京城長安,皇帝和禁衛大官都逃到四川去了。叛軍首領安祿山在長安稱帝,讓他的兒子率領“軍”駐紮在禦花園裏。這些“禁衛軍”異常殘暴,將禦花園養花栽樹的男人殺得光光,將官娥彩女抓去當老婆和女仆,滿園的樹木花草更是被糟蹋得不成樣子……消息傳到郭羅鍋的家鄉,人們都稱讚郭羅鍋有先見之明,郭羅鍋說:“什麼先見之明!人生在世,也和我種樹一樣,是福,是禍,誰知道呢!”

讀後感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而一個人的人生觀同時也就決定了他的人生道路。生活中,有些人總是見風就倒,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主見,因而也隻有那些心中有所堅持的人,才能避禍脫險,逢凶化吉。

織雪

◎王東生

那年朝廷大興文字獄,濟南府因為完不成朝廷規定的數額,就把一個叫柳玉林的書生也湊數抓了進去。柳玉林平時喜歡吟個詩賦個詞,可與反朝廷的罪名根本不搭界,所以在牢獄裏天天仰頭長歎,時間一長,便有了想死的念頭。有天夜裏三更時,窗外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柳玉林將身上的腰帶解下來拴到梁上,自己往凳子上一站,把頭伸進套結就要上吊。忽然,他聽見一個姑娘的聲音在喊他:“先生使不得,先生快快下來。”柳玉林猛一驚,回頭看去,隻見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正站在牢門外朝他搖手,不由鬆了腰帶,從凳子上跳了下來。那姑娘柳腰般的身子一扭,從鐵柵牢門裏擠進來,輕輕歎了口氣,對柳玉林說:“世上冤屈的人何止先生一個,輕生總不是回事兒吧?我倒有一個法子,可以幫先生消解憂愁。”柳玉林一聽,急著問:“什麼法子?姑娘請講。”“先生無事就跟著我學學編織鳥籠吧!”姑娘說罷,不知從什麼地方轉手抽出一些竹子來,都隻有尺把來長,她手把手地開始教柳玉林編織鳥籠,編好了就拆掉,拆完了再重新編織,就這樣往複不斷。天快亮時,姑娘說要走了,柳玉林這才想起來,作揖道:“敢問姑娘,你我素不相識,為何這大黑夜來陪伴我這獄中之人?”姑娘又歎了一口氣,說:“我說過了,這世上的冤屈之人何止先生一個?”

這才說起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姑娘生於書香之門,也是因為文字獄,三年前父親在獄中被逼死,隨後母親也含恨而亡,隻留下她一人被拋在世上。她是不忍看天下的讀書人都遭此厄運!姑娘的一番肺腑陳述,讓柳玉林著實感動。他心底一熱,又道:“那敢問姑娘怎麼稱呼呀?”姑娘說:“你就叫我織雪吧,隻要你願意,以後夜裏我還會再來的。”說完,一眨眼就擠出鐵柵門,不見了蹤影。從這一天起,柳玉林的日子就過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他每天索性白天睡覺,晚上就等著織雪來教他編織鳥籠,他把織雪給他留下的那一堆竹子擺在地上,一根一根地抽出來編,好不容易把個鳥籠編得像樣一點了,就又拆開了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