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呂梁醫療“三下鄉”(1 / 1)

通過“醫療專家下鄉、醫療項目下鄉、醫療資金下鄉”,曾經“貧困”的呂梁醫療衛生事業換了新顏。

說起醫院添置的腹腔鏡,李海龍興奮不已:“以前許多不能開展的工作,現在能獨立開展了。”

李海龍是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他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腹腔鏡是一種用於腹腔內檢查和治療的內窺鏡,作為一種常用醫療設備,腹腔鏡早已在全國很多醫院實現普及。由於石樓縣財政收入比較少,腹腔鏡這樣的設備一直算是石樓醫生眼中的“奢侈品”,直至2012年8月,石樓縣人民醫院才在上級部門支持下籌資購入。

3個月後,石樓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再次收到“禮物”——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普外科教授肖廣發來到石樓縣人民醫院,為醫護人員講解操作步驟,又進行實際操作演練。此後不久,李海龍主刀獨立完成了一台腹腔鏡手術,打破了醫院在這個技術上的空白。

在肖廣發之外,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近20位專家先後來到石樓。他們接診門診病人、指導疑難病例、手術示範教學,不但讓該縣醫護人員技術水平得到質的提升,而且也為當地群眾帶來方便可靠的醫療服務。

本刊記者了解到,石樓縣獲得醫療幫扶的大背景,是原衛生部(現國家衛計委)牽頭聯係呂梁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兩年多來,原衛生部和國家衛計委發揮行業優勢,將衛生改革發展與扶貧攻堅結合,在政策製定、資金投入、項目安排等方麵統籌謀劃,通過“醫療專家下鄉、醫療項目下鄉、醫療資金下鄉”,曾經“貧困”的呂梁醫療衛生事業換了新顏。

“貧困”的醫療

呂梁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得名。近年來,呂梁市經濟總量迅猛增長,但該市貧困人口88萬,約占全市375萬總人口的23.5%。特別是,該市下轄的13個縣(市、區)中,6個縣都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

即便是在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地方,由於主導產業多為礦產資源開發,故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仍然欠賬較多。總體而言,呂梁市衛生資源全麵告急,麵臨缺人、缺錢、缺設備的重重困難。

據呂梁市衛生係統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國三甲醫院的床位數約每千人1張,山西省為0.66張,但呂梁市僅有的兩家三甲醫院病床數隻有0.31張。

醫療設備之外,衛生人才也是嚴重短缺。本刊記者獲悉,呂梁市醫療衛生機構空編總數達1871人。其中,三甲醫院呂梁市人民醫院,核定編製899人,實際正式人員僅636人,空編263人。

此外,由於2001年取消大中專畢業生按計劃分配的政策,從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間,呂梁市醫療衛生係統基本沒有招聘專業技術人才,35歲以下醫療人才出現嚴重斷層。

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在呂梁市疾病譜中居前兩位,但由於缺乏學科帶頭人,正常的診療業務難以開展。大部分縣級醫院尚未進行二級分科,依然以大內科、大外科開展臨床醫療工作。

由於用人機製不暢,各級醫院存在大量臨時人員。比如,呂梁市人民醫院聘用臨時人員552人,占實有人員47.5%,柳林縣人民醫院聘用臨時人員占39.4%,石樓縣人民醫院聘用臨時人員占27.8%。總體而言,臨時聘用人員工資較低,醫保、社保落實不到位,與正式在編人員同工不同酬,故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

呂梁市農村衛生資源狀況更令人擔憂。該市現有4995名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以上的隻占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