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江總督曾國藩的收入和支出(1 / 3)

兩江總督曾國藩的收入和支出

讀史劄記

作者:張宏傑

曾國藩是一個標準的傳統官僚,他科舉出身,從翰林院編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級的禮部侍郎。在那之後,他創建湘軍,帶兵打仗,最後一路做到大學士、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可以說出將入相,位極人臣。我們可以通過曾國藩這個具體典型,觀察一下清代地方官員的經濟生活狀態,觀察一下清代官場的潛規則是具體如何運轉。

兩江總督收入豐厚,曾國藩一家卻生活簡樸

鹹豐十年(1860)四月,曾國藩出任兩江總督。兩江包括今天的江蘇、江西、安徽,總督主掌軍政民政,統轄三個省的一切文武官員。而就太平天國時期的形勢而言,兩江總督的重要性可謂天下第一。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如果說基礎工資,或者叫法定工資,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大清帝國的總督,年收入隻有一百五十五兩白銀。如果大致以一兩白銀兌換二百元人民幣計算,大約為人民幣30100元,合成月薪約為2583元。而按現行的《國家公務員級別和工資標準》,省級公務員職務工資標準為2510元。古今薪酬製度之一脈相承居然如此巧合。

當然,和今天的工資製度一樣,這一百五十五兩隻是工資條上的基本工資。從雍正時期起,皇帝又特批給督撫們一筆數額不菲的補貼,叫“養廉銀”。乾隆十二年(1747),朝廷定兩江總督養廉銀為一萬八千兩,在全國總督中處於較高水平。

然而事實上,對於帝國內絕大多數督撫來說,“養廉銀”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國官員更大宗的收入是“規費”,換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灰色收入。按照西方標準,這種規費收入當然屬於腐敗,但是“中華帝國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認為收取規費有什麼不妥或者是腐敗,隻要此種行為保持在習慣性的限度以內就行”。而這個習慣性的限度,據張仲禮的研究結果,督撫級的官員平均是十八萬兩。如果真的如此,我們差不多可以說曾國藩是大清帝國的頂級富人之一了。

然而,頂級富人曾國藩卻活得像窮人一樣。

總督時期,曾國藩的衣著不修邊幅。趙烈文說他第一次見到曾國藩時,曾國藩“所衣不過練帛,冠靴敝舊”。這一記載得到了外國人的印證。同治二年(1863),戈登在安慶與曾國藩會麵,這些外國人驚訝地發現“曾國藩……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麵還有斑斑的油漬……”

不光自己的生活非常簡單,他對家人的要求也非常嚴苛。他家裏隻有兩個女仆,一個是老太太,一個是小姑娘,幫不上什麼忙。那麼總督府中的日子怎麼過活呢?曾國藩要求曾家的女人們,每天都要進行體力勞動。從洗衣做飯醃製小菜,到紡線繡花縫衣做鞋,都要親力親為。同治七年(1868),曾國藩剿撚回任再督兩江後,為家中女人們製了個工作日程表:“早飯後,做小菜點心酒醬之類,食事。巳午刻(早9點到中午1點),紡花或績麻,衣事。中飯後,做針黹刺繡之類,細工。酉刻(傍晚5-7點),做男鞋女鞋或縫衣,粗工。”從早到晚,基本上不得休息。如此辛苦的總督府家眷,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家了。

曾國藩如何收禮和送禮

成為地方大吏,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禮品。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來謁見的下屬,都不會空手而來。身在官場,從始至終片禮不沾是不可能的。如此“不近人情”,不符合曾國藩“和光同塵”的作風,也不利於他在某些情況下與下屬建立基本的情感聯係。所以在實在拒絕不了的情況下,他會從下屬送來的禮物中挑一兩樣價值最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