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國家的根本(2 / 2)

“辦一家公司怎麼走流程?”黨為民問。

“多大規模的?什麼行業?”劉姐上下看了看黨為民,“你們家裏要開嗎?”

“規模不大吧,現在也說不準,人數一二十個,主要搞點機械設備的銷售,恩,還有一些汽車配件也能生產。”黨為民盤算了半天,覺得這樣報比較合適。

劉姐想了下道:“汽車配件的話,如果是生產,10萬元注冊資本就行,不過你要搞銷售的話,必須在30萬以上,否則是開不了國稅發票的。”

這倒是出乎黨為民的意料之外,“銷售的話注冊資本比生產還高?”

“不過你要不想注冊花那麼多錢也可以,我幫你上一個研究中心類的,也可以。”劉姐認真的回答,“貿易公司有租賃合同就能當場地來用,如果是生產型公司就必須有廠房了,這個必須有。”

“啊!還得要廠房啊。”黨為民還沒有想到這麼麻煩。

劉姐笑了,“不用那麼著急,現在許多生產型公司根本沒有廠房,都是號稱OEM的,直接外包。如果是你的話,我幫你忙,對付檢查就成了。等考完之後,我再仔細跟你說說。”

“真是謝謝劉姐了。”黨為民很真心的感謝。

“其實你不如搞研究型的公司,那樣注冊成本底些。”楚健突然插話了,用手往上推了推眼鏡,“現在我在運作這個,其實挺簡單的。”

“那你不賣你的小鬆挖掘機了?”

“我賣一台才給我2000元提成,老板掙多少我就不說了。關鍵是一個月賣不了三五台,有時淡季隻能賣一台,簡直要餓死人的。”楚健無限感慨,長籲短歎。

黨為民知道這小子一直心理不平衡,他念完國內的一所機械工程博士,但找工作一直不順利,出國的話,父母年紀大了,扔在國內又不放心。淪落到賣機械設備正是一肚子怨氣。於是接著話頭問:

“搞研發掙錢?不是搞貿易省勁嗎?”

楚健聽到這話有些激動,“是省勁了,全國都在搞省勁的。你不看看現在全國的機械製造,都什麼水平?”

劉姐插了一句,“不是挺好的麼,國家統計數據中機械設備出口挺多的。”

楚健一臉的不屑,“好個啥呀。國內生產的設備都是外圍,內部核心不是根本造不出來就是水平特別低。關鍵部件都是進口,然後套上個國產外皮,整個就是糊弄老百姓的。”

黨為民和劉姐都沉默了,國內的機械製造水平不高,誰都能了解一二,比如許多所謂國產汽車,發動機有幾台國產的?過了一會兒,劉姐歎氣,“都是外國搞技術封鎖。”

“封鎖?”楚健聲音高了起來,“那就自己研究搞啊,怎麼也有成效。現在可好,自己造開始沒有競爭力,官老爺也沒有那個精力和眼光投資搞那麼長時間的無本研究,結果現在成了造船不如買船。一個國家靠什麼立足?隻靠金融‘專家’和貿易‘專家’那行嗎?隻有機械,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底氣和靈魂啊。”

“好!”黨為民聽了這話,連連鼓掌,“說得好,咱們應當有能力搞出好東西來。不能老讓外國鬼子往中國賣高價產品。”

劉姐也連連點頭,“是啊。什麼時候,咱們也能造出好東西就行,我家那輛汽車用得是三菱發動機,啥時候能換上國產的好發動機就成了。”

正在聊著天,考場的大門開了,幾個工作人員走了出來,其中一個舉著喇叭喊著,“驗號了,挨個驗號入場!”

三個人互相對著笑了笑,黨為民道:“咱們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先過了這一關!”

劉姐掏了個小本,上麵都是她在以前記錄的考試要點,掃視了一下,道:“對,咱們一齊通過。”說完她往裏走了幾步,忽然轉過身來問:“你這公司準備叫什麼名字?”

黨為民一下子想起當年在福利院的生活,想起了那裏的建築還有後麵的那條彎彎的小河,在河水沒有變臭之前,他們經常去那裏玩耍,這是他童年不多的幸福回億。他笑了一下,答道:

“就叫青河公司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