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人類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人類社會在地球上發生發展。自遠古以來,人類對地球上的自然現象,有過各式各樣的感受和憧憬,進行過各式各樣的思考和解釋,為生存和發展進行過各式各樣的鬥爭。發展的需要和對知識的追求,促使地球科學的出現和發展。
近代地球科學發軔於十八世紀末的歐洲。它的出現使人類擺脫了對地球認識的宗教束縛。十九世紀末,出現了一係列學科分支,逐步形成了地球科學的學科體係。它研究的內容包括地球的固體圈、水圈、氣圈的物理結構、化學組成和它們的形成演化規律與相互作用;研究自然資源的分布與成因;研究自然災害的原因和自然環境的演變並對它們進行預測。二十世紀中期以來,在其它兄弟學科迅速發展的同時,地球科學也得到迅速的發展,特別是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使地球科學研究從微觀到宏觀、從深度到廣度都大為擴展。外層空間和行星的研究使地球科學研究與天體科學研究互相呼應,環境生態的研究使地球科學研究與生命科學研究攜起手來,共同為人類知識的擴張與生活的改善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