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能力考試方案的探索
1·能力考試的目的
在以往的地理教學中,因學科教學的工作安排和對學生導向問題上出現不少失誤,學生不重視地理學科知識的學習,對學習地理的興趣不大,在臨考前為應付考試而背地理,雖然地理科筆試成績都不錯,但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大部分是考後即忘。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水平低,表現在繪圖能力、演示教具能力、判斷氣候類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社會調查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都較低。
針對這一情況,結合我校綜合考試改革的具體要求,地理能力考試的內容和目的:初一級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初二考查學生作圖和分析地圖能力;高一級考查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寫小論文,答辯能力等。從多方麵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能力考試方案的製定
要搞好地理能力考試,首先要製訂出最佳的方案。在製定方案時,注意征求老師和學生的意見,並按地理能力考試的原則去做。
(1)能力考試的科學性原則。明確考試目標,要求學生掌握一些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綜合分析人類與環境關係問題的能力。根據考試目標進行命題,確定能力考試的方法和內容。如高一級,要求學生自己進行調查,分析資料,寫成小論文,參加論文答辯等。
(2)能力考試的整體性原則。由於初一級、初二級、高一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不同,但知識聯係卻很大,故地理的能力考試內容各年級不同,自成體係,但初一級、初二級能力考試是高一級能力考試的基礎和準備。
根據以上兩個原則和學校進行能力考試的具體要求,以及國家教委的《現行普通中學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確定能力考試的方案(包括考試目標、考試方式、考試時間和評分說明等)。
3·能力考試的實施過程
(1)為了搞好高一地理能力考試,從開學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多方麵的能力。
①練習講課。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高中地理上冊的《水資源》和《全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兩節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分析教材、備課,然後每位學生在限定的時間(3~5分鍾)向全班同學講課,最後由教師講評。
②組織參觀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