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順口溜、諧音等也是進行形象記憶的重要手段。它既有趣,印象也深。例如,記憶意大利輪廓時,可用一隻穿看高跟靴子的腳(亞平寧半島)在踢一個足球(西西裏島)來比喻,再用詼諧的語氣解釋,由於意大利人有酷愛足球,使這隻足球被踢變形了。又如記憶我國省行政區輪廓時,可將黑龍江比作一隻天鵝,雲南省比作一隻展翅的大鳥。再如講雞西鶴崗煤礦的位置時,可用“鶴立雞群”說明鶴崗在雞西的北麵。講埃及這個國家時,可用順口溜:“九成沙漠跨兩洲,阿斯旺高壩鎖尼羅,獅身上象金字塔,長絨棉花甲天下”來幫助學生記住埃及的主要地理特征。這樣既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分析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深化記憶
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如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滲透的密切關係。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揭示地理事物間的內存聯係及因果關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有什麼”,“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懂得“為什麼?”“怎麼樣”,並幫助他們逐步掌握分析地理事象間相互聯係的普遍性規律。這樣地理知識的記憶才能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才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講到氣溫、氣壓、風的關係時,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氣溫越低,空氣冷重下沉,密度增大,氣壓也越高,風就從中心四周吹出。氣溫度時則反之。明確了這個道理,就能夠解釋大陸與大洋間冬夏的風向及其原因,也較易推出沿海地區一天中海陸風的變化規律了。但氣壓和氣溫的這種關係並不是絕對的,如青藏高原地區的天氣是低溫低壓,而副熱帶高氣壓帶控製下的天氣是高溫高壓。通過這樣說明,使學生懂得自然界的發生、發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分析問題要用辯證的觀點,以達到深化記憶的效果。
5·加強練習,鞏固記憶
知識的掌握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積累、理解,深化,及適當的反複才能得以鞏固。進行正常的練習則是鞏固記憶的主要方式。練習是教師指導下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它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完一個單元後,應該進行適當的練習。練習要有針對性,要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現狀,練習題目要難易適度、形式要多樣化。此外,還可組織各種地理知識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讓學生作“地圖旅行”等遊戲,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課堂上,學到的地理知識得以鞏固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