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列效應:序列效應是被記材料的特征對記憶效果的影響情形之一。指在多個項目連續呈現的情境下,各項目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而影響識記的回憶。序列效應一般是最後呈現的項目最先回憶起來,遺忘最少:其次回憶起來的是最先呈現的那些項目,遺忘較少;最後回憶起的則是中間呈現的項目,遺忘最多。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這種記憶規律,在導入新課與最後總結時采用關鍵性詞句來起到突出重點,畫龍點晴的作用。而在講課中間,則象吃三明治那樣,中間夾一塊肉,加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注意的內容。如穿插一些地理小故事、笑話趣聞。
(2)閃光燈效應:指某種令人震撼的事物,容易使人留下深刻記憶的現象。例如講到沿海水體汙染時,可以聯係到上海受汙毛蚶引發甲肝流行的事件。同樣,今年上海9月學校開學後還有38℃以上的高溫以致中小學隻能下午上課,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從而加深對氣候變暖趨勢的印象。
(3)萊斯托夫效應:指識記材料中最為特殊的事件、特征容易引起記憶。例如,學生接觸世界地理,要記住所有陌生國家的形狀,位置等特征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對那些具有顯著特征的國家,卻往往有深刻的印象。如意大利的形狀象一隻高高皮靴和足球,法國似六邊形,智利像條長帶,伊朗像頂草帽等,這些特征一經識記,就會令人難忘。作為教師,也應利用萊斯托夫效應,抓住記憶對象最為鮮明的特征,以便強化記憶。
要提高識記效果,須使學生的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記憶是腦的功能,隻有在大腦興奮狀態下進行識記,才能產生鮮明的事物印象,此外,學生情緒穩定,充滿信心,精力充沛,亦很必要。
在地理教學中,要十分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盡可能地利用電教手段,設法寓教於樂,適當地開展競賽,講課要語言生動、穿插趣例,在製作直觀教具時,除考慮科學性外,還應考慮它的新奇性和吸引性,以發揮無意識記憶的作用。為了促進有意識記,地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每一章節的重要意義,以喚起學生的記憶欲望,並盡量使學生明確識記目標,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較多,但並不都需要學生記住。即便是要記憶的內容,也不是都要求學生以同等牢固程度和精確程度去記住。有些需要短時記憶,有些則隻要求學生記住大意就行。所以地理教師在上課前,應當根據地理教學目標,把需要識記的內容在適當時向學生提出。
人對事物的識記是在他的活動中進行的。凡是識記的材料成為人的活動直接對象時,識記的效果就更好。因此教師不僅必須提出識記的任務,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記憶方法,還必須有效地組織學生的活動,使需要識記的材料成為學生活動的直接對象,讓學生進行操作活動,並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具有高度的積極性和獨立性。假如,在地理教學中如果不要求學生查閱地圖,那麼識記山脈、河流等的要求必將是落空的。隻有在讀圖、用圖、繪圖過程中,通過眼看、耳聽、口讀、手寫,那麼他們就能比較容易地記住這些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