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常用讀圖方法

提高讀圖質量和速度主要有四種方法:描述法、對應法、組合法和分析法。

(1)描述法。①多角度描述在閱讀各類地圖時,離不開地理事物的位置描述和說明。而各種描述往往是從多方麵展開的,一般可以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理範圍以及各種相對位置。

②按順序描述在指導學生閱讀各類地圖時,常遇到順序問題。例如沿我國陸疆線從遼寧省開始逆時針方向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有哪些省區?秦嶺山脈由西向東跨越哪些省區?沿京廣鐵路自北向南有哪些省人民政府駐地?從長江上遊到下遊沿岸有哪些大河港?在教學中要經常訓練學生按一定的有序性來讀圖。

③特征描述特征描述法有利於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有關的地理概念。可以在“熱帶雨林”景觀圖上描述植物特點是:茂密、高大、常綠、多層;其動物特點是:喜攀援或喜暖濕。

④對比描述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增強判斷力。在教學中對比項目的選擇要有助於反映差異性,采用表格的形式,能使學生讀圖描述更鮮明。

⑤動態描述適合於對隱含有動態變化的示意圖、模式圖類進行描述。在教學中要重視運用教具、電化手段,形成動態感,增強直觀性。例如結合轉動天文傘或星空轉盤來描述“九月星空”圖中各星座繞北極星作逆時針運轉的情況,效果就比較好。

(2)對應法。對應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空間關係、地理形象、圖例注記的知覺感應能力,也有助於發展想象力。

①圖例對應地圖上的圖例中,有表示農產品的象形符號、表示礦產的幾何符號等;地圖上常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人口密度、人種等。訓練學生對常用圖例、顏色意義等感知反應的速度。

②多圖對應多圖對應是通過多張地圖的疊置培養學生用聯係的觀點看待地理事象,特別是在因果聯係方麵能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如把行星風係模式圖與風海流形成示意圖對應起來閱讀,學生就容易理解風海流的成因及流向。

③平麵剖麵對應例如,學習某地的地勢特征,就應該運用平麵地形圖與相應的剖麵圖對應的讀圖法。

④變式對應地圖有不同的投影與表現方式,要引導學生在變式的地圖中認識地理事象的本質特征。以“冬至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圖為例,指導學生分別在一般的經緯地球圖和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地球圖上讀出晨昏線與北級圈相切、北極圈內陰影所表示的夜半球範圍等情況,這樣才是真正落實了知識。

(3)組合法。組合法有利於提高課堂有意識記和有意注意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適合於閱讀各類地圖和部分示意圖。

①鑲嵌拚合地圖中的大洲、大洋、國家、政區都是有一定形狀特點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拚圖的遊戲與競賽,這樣能鍛煉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識記速度。

②搭配組合地理知識彼此之間是聯係的,搭配組合法指導學生以地圖中的點線麵為中心鋪開,順藤摸瓜,開展多記巧記的學習活動,培養地理記憶力。oa點線搭配:如熟悉鐵路樞紐城市位置,可以和所經過的鐵路幹線搭配。ob線麵搭配:如熟悉自然帶分布,可以和重要緯線結合起來。oc點麵搭配:如熟悉百萬人口城市的分布,可以和所在的工業區或農業區相結合。od點線麵搭配:如熟悉黃河中下遊五省二市主要棉紡織工業城市的分布,可以和鐵路幹線、棉花產區結合起來。

(4)分析法。①數量分析例如讀某河流流量曲線圖中的極值及其出現的月份,可歸納流量特點,分析成因,判斷補給類型;在“農業生產值構成示意圖”中,讀出並比較各業產值所占比重數,可分析出我國農業結構不夠合理的特點。

②過程分析在動態描述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究地理事象的發展變化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oa轉動過程分析:例如地球公轉產生了哪些現象?運用日地儀的轉動模擬能幫助認識地球公轉示意圖。ob循環過程分析:對地殼物質循環、水循環等示意圖的閱讀,可采取邊畫箭頭邊分析物理變化過程的做法,oc擴散過程分析:可在地圖上或運用疊加投影的方法,分析我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工業分布地區變化的過程。

③關係分析oa因果關係分析:以“上海七月份氣溫日變化平均情況示意圖”為例,分析圖中三條曲線對應情況,可知因果關係是太陽輻射→地麵輻射→大氣輻射。ob輸出輸入關係分析:例如人與環境關係圖、出口貿易貨物運輸路線圖都屬於這一類。在這類圖上用箭頭表示方向、用箭頭的粗細表示數量、用顏色或符號表示性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