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初期,吳春雷也經曆了許多“說不出的苦”,比如有不少的工作必須親力親為。在沒有條件雇傭工人時自己承擔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在抬水泵時閃著了腰;工人無法完成電焊時自己動手,胳膊上也留下了傷疤。在公司成立初期,剛開始投入使用自主設計的環保設備時,由於公司的資金匱乏沒有自己的工人隊伍,而外來的工人不知道如何安裝使用,吳春雷隻能自己跳入需要處理的汙水中,自己安裝設備。
商場如戰場,這句話用在年輕的公司上最合適,因為,這些年輕的公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沒有錢。有一次公司的業務中需要一台幾十萬元的設備,可是當時又沒辦法籌到這麼一筆錢款。吳春雷隻能硬著頭皮一次又一次去工廠說情,希望能先付一部分錢使用設備,等到完工後再付清錢款。一開始被對方誤解為騙子的吳春雷,以自己的執著打動了廠方,終於借到了設備。他靠泡方便麵在工廠待了二十多天,工廠也對他特殊“照顧”,派人守著,像是被“軟禁”了起來。工程完成,交清了款項,吳春雷在高水準按時完成任務的同時,憑借自己不達目的不回頭的幹勁和對工作的激情贏得了雙方合作夥伴的敬佩,也為將來的發展打下了人脈基礎。
現在的吳春雷,不必四處碰壁去招投標,企業的項目合同會經合作夥伴推薦上門;不必軟磨硬泡,隻需一個電話,設備就會運送到施工地點。金融危機時,不少企業受到影響,自身接受訂單減少,相應的汙水排出量降低,所需的汙水處理器也會減少;再加上效益降低使企業沒有充裕的資金進行汙水處理,秦皇島祥如也就受到了波及。當公司麵臨資金困境時,他們沒有垮掉,而是頑強地挺了過去。“創業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麵對困難要有平常心。”吳春雷說到。
回顧一路走來,吳春雷感慨,當時的經曆讓自己感到有一點的孤立無助,但當一切都挺過去之後,也可以笑著說以前的經曆都不算什麼。堅持著不給自己留下退路,始終保持創業的激情,“放棄”的念頭就不會出現。既然已經認定,那麼就會一如既往地堅持走下去。若把之前經曆的所謂痛苦稱作“冬天”,那麼現在他們或許已經走在春天的路上。業績的不斷提高和公司不斷向前,讓他們現在可以輕鬆地憧憬未來:希望在以後能擁有一個自己的設計團隊,一個能自行設計、研發、製造設備的實體經營體。既然有能力不斷前行,那就向世界高科技產品、技術看齊。
從現在所處的位置向後看去,吳春雷和安亞君向有創業想法的同學提出了一些建議,在他們看來解決心態問題,是創業的第一步。有創業意識的人,要跳出傳統的擇業觀念和思維模式。其次,創業要有一個學習和積累經驗的過程。在剛畢業的時候,沒有自己創業是因為沒有經驗。學校裏學的理論和社會實際有些出入,但若沒有理論做依托,以後的暢想也會是空談,所以學習知識是為以後的發展做基礎。除此之外,在踏入社會之後要珍惜在工作之中一切充實自己的機會,沒有積累,機會將不是你的。同時,需要學會合理利用好自己身邊的資源和人際關係。比如在學校可以利用好圖書館的藏書;到了社會了就要“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了,沒有質量的人脈,將反成為一種拖後腿的包袱。
說到現在已初具規模的秦皇島祥如能源有限公司,吳春雷感慨道:“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行行出狀元,大家不應該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自主創業是一個檢驗自身意誌力的過程,幹一行愛一行,不要輕易就想放棄,半途而廢;希望大學生抓緊在校學習的時間,多多增加自己在各個方麵的知識儲備量,從跨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就應該給自己施加壓力,強化危機感,有意識地做好創業的準備,如知識儲備、社會經驗儲備。大學生在校期間若能解決自己要幹哪一行的問題,這樣畢業之後才可能不會感到迷茫。”
選擇創業項目時,吳春雷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不要盲目,要慎重考慮。在確定行業之初,必須對市場作細致的調研及考察;其次,當發現市場機會時,應當像猛虎撲食一樣把它抓住,市場意識是創業的關鍵。
專家點評:通過本篇案例,我們能看到燕山大學兩名充滿創業激情的學生依靠學校科技優勢充分把握城市和城鎮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汙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汙染控製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技術開展創業的探索之路。案例中我們雖然不能詳盡了解學生創業的各種困難和經曆,但關於他們對創業關鍵要素的理解可見一斑。
創業的三大要素“項目、資金、團隊”,項目是基礎,正如文中所說,“沒有資金,可以籌集;沒有人才,可以召集;而沒有一個好的思路,就很難找來資金和人才”。說明創業者能較清晰地把握創業關鍵因素。接下來的實踐也是邊做邊學,搭班子、建隊伍、定戰略,每一步都需要認認真真去努力,我們如果能看到創業者在關於具體項目、資金、團隊具體的介紹更好。